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网站合作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河南内黄:灯笼画的“守”艺人

来源:国搜河南 作者:朱宝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30
摘要:核心提示: 每年冬闲时节,他就开始印制版画,然后再根据画面题材填色,色彩多用原色——红、黄、绿等,然后再裱糊到事先用高粱秆儿扎制好的灯笼骨架上,这种灯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年春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11月29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东四

核心提示:每年冬闲时节,他就开始印制版画,然后再根据画面题材填色,色彩多用原色——红、黄、绿等,然后再裱糊到事先用高粱秆儿扎制好的灯笼骨架上,这种灯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年春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河南内黄:灯笼画的“守”艺人

河南内黄:灯笼画的“守”艺人


11月29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东四牌村民间艺人张四清在制作木版灯笼画。今年49岁的张四清是安阳市“非遗”灯笼画的代表性传承人,祖辈流传下许多清代、民国时期的木版灯笼画雕版,题材多为《秦叔宝》、《西游记》等民间故事和戏曲人物。在祖传版画的基础上,他又创新了十二生肖、花、乌、虫、鱼等作品。

每年冬闲时节,他就开始印制版画,然后再根据画面题材填色,色彩多用原色——红、黄、绿等,然后再裱糊到事先用高粱秆儿扎制好的灯笼骨架上,这种灯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年春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张四清乐此不疲,甘愿做“非遗”传承的“守”艺人。(刘肖坤 摄影)

河南内黄:灯笼画的“守”艺人

灯笼画,民间美术品种之一,是彩绘于传统灯笼之上用于美化装饰灯笼的一种特殊画种,也是我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

灯笼是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起初素白无图,自秦代宫廷里开始有了彩色灯笼。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东汉,宫廷灯彩发展到民间。南朝梁武帝时,出现了用纹饰华丽的锦加绘佛教、天人和神鬼故事等制成的灯笼,形成了灯笼画。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唐宋时期,随着官定灯节假日制定,彩灯的制作进入盛世,灯笼画的题材增多,绘制工艺逐渐增强。每逢元宵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远远望去,万家灯火,形成“月华连昼色,灯景杂星光“的瑰丽景色。

同时,随着年画年画的发展和灯彩的盛行,特别是木版年画的出现,为灯笼更加经济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提供了发展契机——利用木板年画的木版水印工艺印制灯笼画,然后裱糊与灯笼之上,制作出更精美的灯笼画灯笼。明清时期,灯笼画除手绘外,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的木版年画作坊出现了专门的灯笼画品种。这些为伯当故里木版灯笼画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综合新华网、百度百科消息)

责任编辑:朱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