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我是来看工作图的。”面对记者,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如此忽悠记者。昨日,刘局长“愿望成真”,被该市政府免去局长职务,并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刘朱(资料图) “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近日,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如此忽悠记者,企图蒙混过关。显然,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昨日(11月22日),在贵阳市政府即发出通报,免去刘朱住建局局长职务,并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网民对此不禁发问:刘局长,你究竟心虚什么?刘局长的“扯皮”只不过是欲盖弥彰。 投资85亿 贵阳30000套保障房竟闲置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在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记者发现,一些小区房子虽已建好,但是水、电等还不能入户。这些保障房项目共涉及投85.43亿元,可因为不完善配套设施,老百姓有房却迟迟住不进。 面对采访,住建局长称“你搞错了 我不是局长” 11月14日起,央视新闻频道在《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栏目中对此进行了报道。 记者就此采访贵阳市住建局。谁知到了局长办公室内,在记者说明来由后,该男子突然表示: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 22日,贵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安九雄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称,针对贵阳住建局局长刘朱在接受媒体采访过程中隐瞒真实身份、不主动配合、态度不好、方法不当等问题,“贵阳市政府已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刘朱本人作出了深刻检查。”同时,对媒体报道的“3万余套保障房因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未及时投入使用的情况”公开致歉,并承诺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2016年6月30日前达到竣工验收及分配入住条件。 住建局长被免职 昨日,贵阳官方通报称;“市委决定,免去刘朱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职务,按法定任免程序办理”。通报同时称,贵阳市委、市政府近日研究决定,启动对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导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问题问责程序,对决策科学性、决策规范性、落实不到位和职责不担当等进行责任追究。 通报称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纪委书记牵头,协助贵州省联合调查组,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全面、客观、准确地查清问题、认定责任,严格按照法律、纪律规定的程序,对负有责任的人员坚决问责、严肃处理。 贵阳市委、市政府还表示,要全面加快整改工作力度,确保整改质量和时效,尽快完善30855套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2016年6月30日前达到竣工验收及分配入住条件。 “我不是局长”不是心虚是什么? 针对“我不是局长”的新闻事件,北京晨报连发六问:质询“我不是局长”的刘朱局长究竟是想要掩盖什么?又是在惧怕什么?显然,刘朱深知记者的可怕,但刘朱似乎忘了,越是躲避,越能引发记者的好奇。刘局长的“扯皮”只不过是欲盖弥彰。 评论称,刘局长的躲躲闪闪,缘于此前贵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的若干信息。在贵阳市的公开致谦中,提及3万余套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未及时投入使用,给群众造成了重大利益损失,社会影响恶劣,对政府权威和公信力是不小的打击。值得注意的是,负责此项保障房建设工作的正是贵阳市住建局长刘朱,捅下这么大个马蜂窝,刘局长难辞其咎。 而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身为负责人躲躲闪闪无疑是逃避责任的懦弱表现,只会遭致公众和媒体的鄙夷、厌弃,显然,刘朱犯了公关处理的常识性错误,让个人和政府公共形象危机越演越烈。 评论最后说,“我不是局长”不是心虚是什么?执政为官,当始终以“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凡事慎言慎行,不犯错是最好,但即便犯了错,只要知错能改,知耻而后勇,善莫大焉。只怕是一旦犯下错误,处置不当,还遮遮掩掩、欲盖弥彰、欺上瞒下,一边愚弄上级及监管部门,另一边忽悠群众,只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