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错案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最好镜鉴 毛立新 日前,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将李久明、佘祥林、胥敬祥等10起闻名全国的冤案错案汇编成《冤假错案集》,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学习材料,下发全省检察干警学习借鉴。(正义网7月7日报道)这种“以错为师”,通过冤案错案来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举措,可谓是抓住要领、举一反三的好办法。 近年来,李久明、佘祥林、胥敬祥等冤案错案震惊全国,暴露出我国司法、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冤案错案的发生,虽与我国司法体制、刑事立法的不完善密切有关,但直接的原因仍在于执法人员思维观念陈旧、工作责任心不强、执法行为不规范。如在佘祥林“杀妻”冤案中,侦查机关草率认定尸源、违法实施刑讯逼供,检察、法院部门在案件证据明显存疑的情况下起诉、判决,最终导致冤案发生,教训十分深刻。 冤案错案是司法工作的最大病痛,不仅殃及无辜,还放纵了真正的罪犯。在佘祥林冤案中,我们不仅看到无辜者承受11年冤狱之痛,还看到沉尸水库的无名女子至今尚未昭雪。弗兰西斯·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对司法工作而言,冤案错案就是最大的污染,是对司法公正的最大亵渎,对司法信誉的最大破坏,是公正司法的头号敌人。 因而,紧紧抓住冤案错案,深入研究,细致剖析,无疑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捷径。从中,司法人员可以深刻领会“有罪推定”之弊,强化“疑罪从无”的观念;可以充分认识“重实体、轻程序”之偏,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可以深切体察刑讯逼供之害,增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认识;可以感受冤案错案的巨大危害,增强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自觉性。 目前,“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正在全国政法系统深入开展。安徽省检察机关“以错为镜”,用冤案错案警醒和教育广大干警,确属务实之举、明智之举,值得各地、各部门效仿借鉴。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研究生) 作者地址:北京市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博士生分部 邮政编码:10003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