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判之后,“老赖”执行难,而对那些戴着“特殊主体”帽子的“老赖”执行则难上加难!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温州乐清法院这5年来严打“戴帽老赖”,执行到位金额高达7.3亿元。实践表明,破除权力膜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惩治“戴帽老赖”并非难事。 在人们眼中,“戴帽老赖”就是拥有一定公权力背景的一些人以政府或个人的名义从银行或企业的手里借款,然后千方百计地赖账。以今年年初以来乐清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为例,“戴帽老赖”案件占总数的7.11%,而金额占比为31.17%。案件数量不多,但金额占比较大。 “戴帽老赖”背后,似有权力的影子可循。贴着公务员身份的标签,戴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帽子,因为笼罩在公权光环下,因此很容易集到资、借到款。放贷一方,或把权力等同于信用,或因惧怕权力,因此即便没有什么抵押、担保,也不敢拒绝放贷。一旦出了事, “戴帽老赖”往往自认有权,即便有偿还能力,也是能赖就赖,能拖就拖,而一些地方法院执行时往往不太给力。 事实上,从实践操作来看,只要破除权力膜拜,惩治“戴帽老赖”也有办法。与那些资产转移隐匿,欠债跑路的“老赖”相比,“戴帽老赖”其实更容易执行,这些人有身份有地位,有工作有收入,找得到人,偿债能力更易评估。像一些法院和单位联合起来建立“诚信”平台,让他坐不了高档车,贷不了款,寸步难行。对以政府名义借款的,可以对负责人实行问责,倒逼这些机关依法履行债务。 惩治“戴帽老赖”,司法机关当有更大的底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出台诸多措施,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已经形成共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对从严治党作出部署。只要一切权力都有边界、受到监督,“戴帽老赖”就不会是难啃的“硬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