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教育系统166个单位,回扣金额达223.01万元,涉及问题校服28.72万套,省级“红头文件”开道,个别企业垄断经营,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层层揩油,腐败链条存在长达十多年。近日,湖北恩施校服腐败案的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校服本应代表学校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小学生青春靓丽的一面,但却因为一些人的贪婪成为腐败的渊薮,衍生出一条条灰色的腐败链条。 无独有偶,海南海口也曾发生校服腐败案,近8成的涉案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均在学校校服采购和订制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回扣、好处费。海口的情况与恩施几乎没有两样。在全国其他地方,学校强制学生花费高价订购多套校服,学生因为穿着劣质“毒校服”而患病的事件时有发生。 校服为何又丑又贵,还可能有毒?校服采购为何会存在严重腐败?首先当然是校服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值得一些人为之铤而走险,甚至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多大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校服设计、采购、订制等多方面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给人以可乘之机。目前与校服采购的法律法规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并不完全适用校服的招投标。校服采购的监督主体不明,监管手段缺乏,监管存在很大的漏洞。 招标过程不透明,暗箱操作的存在使得校服生产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层层“打点”。而很多地方的校服招标又遵循着“价低者得”的原则。种种原因之下,企业也就只能从压低成本入手,以次充好。 校服腐败案事发之后,恩施州于2015年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校服专项治理。其他一些地方也陆续开展了校服专项治理行动。2015年,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也是我国首次出台国家层面构建校服治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很多预防校服腐败的针对性举措,比如加强校服质量检查、在校服选用上要深入论证、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等。短时间内,校服腐败情况或将有所改善。 “毒校服”和“毒跑道”出现的原因如出一辙,它所反映的不仅是一些人道德的沦陷,更是权力的滥用。在既没有法律法规约束,又丧失了道德良知的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采购校服的权力,也可能会被一些人玩弄到极致,用以牟取最大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治理校服腐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如果不能解决依法治校的问题,相关法律规定得不到有效执行,学生的声音得不到重视,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权力被架空,即便校服腐败得到治理,腐败还有可能以其他形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