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每一次依法解决,都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契机 “雷洋案”有了新进展。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权威发布:6月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涉事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按程序通知家属。雷洋案的辩护律师对此评价说,北京市检察院接受报案,及时立案,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及时动态公开案件信息、委托第三方进行尸检,从北京市公安局“绝不护短”的表态,到市级检察院立案侦查,都在传递执法机关推进公开透明、夯实法治信仰的决心。也因如此,当立案侦查消息传来,许多人都表达了对唯法是举,不隐瞒、不护短、不迁就态度的点赞。 程序正义体现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尽管尸检还在病理检验阶段、结果尚需等待,尽管侦查还需时间,但要认识到,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证据的采信、事实的认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雷洋案”正沿着法治程序的轨道一步步走向真相与正义。在此期间,让我们如有些网友所倡导的,耐心等待、积极监督,不偏信、不盲从,把对这一案件的关切汇入对司法公正的推动。 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每一次依法解决,都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契机。透过“雷洋案”这起引发强烈关注的个案,一个法治共识值得珍视:对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对恶意造谣,以虚假信息扰乱视听、诋毁民警依法履职的,要及时澄清、依法查处,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活动的严肃性。无论是案件的处理还是公安的执法,回到法律程序的轨道上,才是法治的胜利。 公众关注“雷洋案”,不只是在意自身安全是否牢固,更在意实现正义的法治信仰会否动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才有坚实基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成为全社会的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