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规范“家庭厨房外卖” 尚需法治发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屈金轶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26
摘要:规范“家庭厨房外卖” 尚需法治发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上万家“家庭厨房”从事外卖行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家庭厨房外卖”缺乏法律界定,目前属于违法经营;并透露近日将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上订餐记录必须在线上保存6个月,以加大网络餐饮管理力度。(7月11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随着“回家吃饭”等一批以家庭美食分享为主要诉求的网络订餐电商平台的异军突起,使得上班白领、漂泊游子渴望吃上家乡菜或家常菜的需求,与业余烹饪高手欲凭借手艺赚钱的愿望实现无缝对接。不过,相比欲解决出行共享的滴滴打车而言,旨在美食共享的“家庭厨房外卖”可谓刚刚学步。如何让“家庭厨房外卖”跑得更稳当走得更久远,显然是一个亟待探讨与解决的社会课题。

  相比传统餐厅,“家庭厨房外卖”一般规模较小,品种较单一,但是其价格亲民实惠,并且常常以家乡菜、家常菜、特色菜及环保菜作为吸引顾客的招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此情形下,第三方平台也就顺理成章地愿意让“家庭厨房外卖”搭上网络订餐快车。但是由于“家庭厨房”目前没有相应的法律界定,处于自我野蛮生长阶段,食品安全难以令人放心。

  事实上,网络订餐原本就问题多多,“黑暗料理”的闹剧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外卖食品挂羊头卖狗肉,网上尽显“高大上”,而网下却是“脏乱差”。而且,作为网络订餐的新方式,“家庭厨房外卖”投入少,经营场所流动性强,且参与主体基本上以散户为主,没有办理营业执照,食材的采购、搭配、制作均无规范化的质量监控,厨师与送餐员工也大多没有健康证。显然,相比其他类型的网络订餐,“家庭厨房外卖”隐藏的食安隐患可能会更大。一些网友拒绝这种订餐方式,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担心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万一该担责的“家庭厨房外卖”玩失踪,又该咋办?

  显然,近日将出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是对“家庭厨房外卖”精准把脉问诊后的对症下药。比如,其明确要求网络订餐平台要在网上公示家庭厨房的名称、食材及送餐人员的健康状况,同时网络订餐记录必须线上保存6个月。这既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也便于工商等职能部门通过“订餐留痕”进行责任追究。

  当然,规范“家庭厨房外卖”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主动顺应共享经济要求,及时对“家庭厨房外卖”的相关法律补漏补强,对“家庭厨房外卖”的准入门槛、食材选择标准、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设定。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家庭厨房外卖”的违规行为要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如此,方能让这种订餐新方式走得更稳更健康,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屈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