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综合判例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

原告常超、张氏诉被告孙芳、孙兰精、袁小妮婚约财产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来源:未知 作者:海舟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5-26
摘要:河南省息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息民初字第249号 原告常超,男,汉族。 原告张氏,女,汉族。 两原告委托代理人杨磊,男,系息县司法局小茴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孙芳,女,汉族。 被告孙兰精,男,汉族。 被告袁小妮,女,汉族。 三被告委托
河南省息县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息民初字第249号

原告常超,男,汉族。

原告张氏,女,汉族。

两原告委托代理人杨磊,男,系息县司法局小茴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孙芳,女,汉族。

被告孙兰精,男,汉族。

被告袁小妮,女,汉族。

三被告委托代理人陈晓光,男,系河南息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常超、张氏诉被告孙芳、孙兰精、袁小妮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常超和张氏及其委托代理人杨磊、被告孙芳、孙兰精、袁小

妮及其委托代理人陈晓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依法审理终结。

原告常超、张氏诉称:原告常超与被告孙芳经媒人介绍认识,于2011年农历12月8日举办结婚典礼并开始同居,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原告常超属男到女家落户。同居前,被告方向原告方索取彩礼款5万余元。同居后,被告孙芳看不起常超,不安心与原告常超过日子,致使二人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原告常超现无奈回父母家生活,但彩礼款退还问题与被告方协商无果。被告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数额较大,已给原告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还彩礼款55700元。

被告孙芳、孙兰精、袁小妮辩称:首先,原告方所述不符合事实。孙芳与原告常超举办婚礼后不久就一起外出打工。由于长时间孙芳没有身孕,袁小妮便让孙芳和常超一起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得知常超有生理缺陷。为了给常超治疗不育症,孙芳让其吃药治疗,这引起了常超的反感。后常超无故离家出走,也不和我们联系。虽然孙芳与常超二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二人相爱并组成家庭是真实的,为维护家庭稳定,我们还希望原告常超回到家庭中并好好生活。其次,我方收到了4万元彩礼款且是原告方为了结婚而主动送的,见面礼是赠予性质的。我方用此4万元置办家具、购买“三金”、给被告常超购买衣服共支出28600元,后又为二人治疗疾病支出7162.9元。现4万元彩礼款已经用完。

第三,本案中孙芳的父母即孙兰精、袁小妮不存在过错,不应列为被告。

经审理查明,原告常超与被告孙芳经媒人介绍认识,于2011年农历12月8日举办结婚典礼并开始同居,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原告常超属男到女家落户。原告方直接给付被告孙芳看家1000元和“三金”款10000元;通过媒人给付被告孙芳见面礼1100元、给付袁小妮压线款3600元和送日条子款40000元。以上彩礼款共计55700元,被告孙兰精没有经手。

本院认为,原告常超与被告孙芳已共同生活近两年,共同生活时间较长,原告方看家款1000元、见面礼1100元、压线款3600元应为赠予性质,不予返还。但由于原告常超与被告孙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三金”款10000元、送日条子款40000元共计50000元彩礼款项数额较大,已给原告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困难,故应酌情返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孙芳、袁小妮于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返还原告常超、张氏彩礼款36000元。

二、驳回原告其它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诉讼费800元,原告常超、张氏承担200元,被告孙芳、袁小妮承担60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                

上诉状及副本一式五份,并预交二审诉讼费,上诉于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孙  鸿

                                             审  判  员   姜  辉

                                             审  判  员   刘子明

                                             

                                             

                                             

                                             二O一三年九月二日

                                             

                                             书  记  员   王钰文



责任编辑: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