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案件判决书

旗下栏目: 行政案件判决书

上诉人徐广林因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屋登记一案二审行政判决书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14
摘要:(2015)周行终字第2号 上诉人(一审原告)徐广林,男,1951年3月9日生,汉族,住河南省周口市。 委托代理人刘增明,周口市川汇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张继宏,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王其林,该局

(2015)周行终字第2号

上诉人(一审原告)徐广林,男,1951年3月9日生,汉族,住河南省周口市

委托代理人刘增明,周口市川汇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上诉人(一审被告)周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张继宏,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王其林,该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李兰君,该局法律顾问。

被上诉人(一审第三人)王爱华,女,1958年3月5日生,汉族,现住河南省周口市。

上诉人徐广林因周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房屋登记一案,不服川汇区人民法院(2014)川行初字第4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徐广林及其委托代理人刘增明,被上诉人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代理人王其林、李兰君,被上诉人王爱华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一审查明,徐广林与王爱华原为夫妻关系。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生育一子一女,儿子名叫徐柯,生于1985年7月1日。1992年,徐广林与王爱华以徐柯的名义向原周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修建房屋申请。1992年9月9日原周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了城居字(1992)编号677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证中载明的建设人是徐柯,准许在周口市川汇区七一路西段南一巷翻建两层十间房屋。获准许后,徐广林与王爱华按批准将房屋建成。1993年12月3日,徐广林与王爱华在婚姻登记部门办理了离婚。离婚协议中双方对房屋的约定是,房屋归王爱华所有。1994年3月,在办理上述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时,因建房手续是以徐柯的名义办理的,所以仍是以徐柯的名义提出房屋登记申请的。原周口市房地产管理局接申请审查后,将该房的产权初始登记在了徐柯名下,颁发了周房字第12879号房屋所有权证。1997年11月5日以徐柯名义以产权证丢失为由申请补发房屋所有权证。同月12日,在周口日报上发表了遗失声明。声明的内容为“因保管不善将周房字第12879号房屋所有权证遗失,声明该证作废”。之后,在补发证的过程中,王爱华于1998年6月6日向被告提出了更名申请。申请的理由是,涉诉房屋在徐广林与王爱华离婚前属双方所有,在房屋产权登记时登记在了儿子徐柯名下,徐广林与王爱华离婚时将此房权利给了王爱华,所以,申请将此房所有权变更到王爱华名下。被告依据补证申请、周口日报发表的遗失声明、王爱华的更名申请、原告与王爱华的离婚证、离婚协议为王爱华颁发了周房补字第080号房屋所有权证,证上载明的房屋所有权人由原来的徐柯变为了本案王爱华。2005年10月8日,王爱华又以房产证丢失为由,向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补发证的申请。2005年10月9日在周口日报上发表了周房补字第080号房屋所有权证作废的声明。2005年10月10日,被告发布了周房公字第05038号补发公告。公告期为6个月。公告期满后,因无人提出异议,被告于2007年9月10日向王爱华颁发了周房字第003527号房屋所有权证。

一审认为,徐广林与王爱华在1993年离婚时就诉争房屋的所有权已达成协议,徐广林放弃涉诉房屋的所有权,同意归王爱华所有,说明徐广林在离婚时已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了处分。徐广林对以自己的意志处分过的权利在近20年后又主张房屋所有权于法无据,一审不予支持。徐广林主张是徐柯的法定继承人,对徐柯名下的房屋拥有继承权,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王爱华颁发房屋所有权证的行为侵犯了其继承权,也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现徐柯活着,故本案不涉及继承权的问题。二、如果把徐广林与王爱华离婚后,将涉诉房屋的所有权登记在徐柯名下看做是一种赠与行为的话,那么将涉诉房屋产权更名在王爱华名下的行为,仅与徐柯的权益有关。按徐广林的起诉理由来看,徐广林的权利来源于徐柯,在作为房屋所有权人的徐柯对上述行为没有提出异议的情况下,徐广林无权主张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驳回徐广林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徐广林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称,原审判决认为涉诉房屋原告在离婚时对自己的权利进行处分,这不是事实。涉诉房屋在1992年以许可证形式确认给了徐柯,1994年3月又以产权所有人的形式登记到徐柯名下,这说明该涉诉房屋已经以法律形式确认给了徐柯。本案上诉人与第三人就是在1993年12月3日办理离婚手续,也无权处分已归徐柯所有的涉诉房屋;原审判决认为被告为第三人颁发房屋所所有权证没有侵犯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是错误的,上诉人与徐柯之间存在着法定的继承关系,产权登记在徐柯名下,上诉人就对房屋享有法律上应当让与的权利,现在被告把房屋登记在第三人名下,变相剥夺了上诉人的财产权,因此,徐柯财产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上诉人权利的丧失;被上诉人实施产权登记的程序违法,涉诉房屋初始登记在徐柯名下,即使房屋产权证丢失,补办也应该以徐柯的名义补办,而不应当补办登记到第三人王爱华的名下。我国房屋登记程序规定,在办理未成年产权转移登记时,不仅要提供法定监护人的身份材料,还要提供办理该转移登记是为了未成年人利益的书面保证书。本案中,既无监护人身份信息,也无书面保证书,被上诉人为第三人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明显缺乏主要证据,颁证行为违法。综上所述,一审法院的判决,违背事实,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特向二审法院提起行政上诉,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辩称,涉诉房屋在1993年,上诉人已与第三人通过离婚协议进行了处置,该处置是合法有效的。双方离婚时,徐柯年仅八岁,登记在徐柯名下的房屋实为父母的房屋,离婚协议对房屋的处置归第三人所有,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不论房子登记在谁的名下,徐广林都不在对该房屋拥有所有权,我局的登记行为,没有侵犯上诉人的合法权益。上诉人在间隔20年提起诉讼,没有法律依据。我局的登记行为,没有违反法定程序,涉案房屋原登记在徐柯名下,后来产权证丢失,我局根据徐柯母亲的申请及离婚协议书,进行办证,没有侵犯上诉人的权益。现在徐柯已经成年,徐柯对我局的办证行为没有提出异议。请二审依法裁判。

被上诉人王爱华述称,其与上诉人徐广林于1982年结婚,共同生活11年,期间生育一男一女,并且在荷花市场西邻建有四间平房;上诉人徐广林与被上诉人王爱华1993年离婚。被上诉人王爱华没有剥夺徐广林财权,房屋的处置权离婚协议约定归女方所有。请法官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一致。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