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10月13日上午9时,随着“砰”的一声法槌敲响,游客不断的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顿时安静下来,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正在这里现场开庭。 早上7点,桑植县人民法院芙蓉桥人民法庭庭长彭海波便带领书记员赶到了广场右侧,在一排四季常青的柏树上挂好了国徽、打出了巡回开庭的横幅。见法庭现场开庭,不少附近村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就座,旁听庭审。 “我保证不再打骂对方,不赌博、不饮酒、不抽烟,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好男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现场审理,被告钟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家庭暴力行为的错误,当庭向妻子认错悔过。 最终,在彭海波的调解下,钟某取得妻子佘某的谅解,双方重归于好,并当着众人手拉着手为大家献唱了当地著名的民歌《十送红军》,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参与陪审的人民陪审员刘海清告诉记者:“巡回办案已成芙蓉桥法庭办案常态,仅今年就已达60余场。今天的庭审不仅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也使村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的西部门户,是贺龙元帅和廖汉生将军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也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大革命时期,桑植县总人口不足10万,有6万人先后参加红军、赤卫军,15000多人牺牲,仅贺龙一家牺牲的亲属就达100多人。 正是在如今的纪念广场位置,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冒雨召开誓师大会。随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带领红二、六军团开始了战略转移,踏上了长征之路,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在纪念广场中央,一块由王震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赫然入目,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长征中团以上干部名单和桑植籍营以上干部名单。 当天,陪同记者采访的桑植法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石运河指着纪念碑底座名单中“石重规”三个字激动地说:“这就是我爷爷的名字,他在永顺县桃子溪战役中牺牲时,年仅45岁。” 石运河介绍,爷爷生前身材魁梧,自幼习武,体力惊人,是当地有名的“把式”,早年跟随贺龙参加革命,负责后勤保障。1933年,在夺取陈家口大捷后参加桃子溪战役时不幸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同姓村民从爷爷破损的军服袖标上得知是本家,便通知家人将爷爷的遗体从永顺运回了桑植。 作为老红军的后代,石运河倍感自豪。他也经常以爷爷的英勇故事勉励家人和身边的同事:“尽管爷爷牺牲了,但陈家河战役和桃子溪战役却取得了空前胜利,有力牵制和沉重打击了敌人的疯狂围剿和进攻,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作为革命老区法院,传承长征精神应该成为干警的自觉行动。”桑植法院院长覃恩赐介绍说,院里定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以及撰写“长征”同题微诗比赛等活动。 “我自进入法院以来,每年都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虽然只走了桑植县境内20多公里的一小段,但却真切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不易,他们不仅要带武器装备,还要随时同敌人展开战斗,那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身为抗日老兵后代的法院“90后”书记员李静这样感言。 据桑植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向佐伯介绍,1928年初,南昌起义部队转移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贺龙、周逸群接受党的指示回到故乡,成立了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开创了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为掩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由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团组成的红二方面军用顾全大局、惹祸上身的策略和凭借忠于革命、敢于牺牲的精神,先钳制国民党80个团兵力,再跳出140个团的包围圈,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这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已成为推动桑植法院工作的强劲动力。仅2015年,桑植法院便有6个集体、21名个人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市法院表彰奖励。 早些年,该院法官向恩林因长年累月背着国徽下乡开庭而被群众亲切地喻为“背篓法官”,其足迹遍及全县100余个村寨,累计行程达4万余公里,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五四青年标兵”。 继向恩林之后,该院民三庭庭长王卫阳、廖家村法庭庭长肖翰、官地坪法庭兼女子法庭庭长尹彩虹相继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芙蓉桥法庭庭长彭海波获得“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全省青年卫士”称号。 以彭海波为例,他充分借鉴红军当年的群众工作方法,将协商法、消气法、互换法、背靠背法、委托调解法、亲情感化法、乡情疏导法等运用到调解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他累计审执800多件案件,调撤结案率达90%以上,且无一案件上诉、无一案件上访、无一案件投诉。 “抓队伍,强管理,提质效,创公正,树品牌。”在桑植法院今年年初工作方案中,这五项目标被加黑加粗,特别醒目。 “每月进行司法绩效考评,集中开展执行专项行动,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该院的每项举措都围绕工作重心,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案件2547件,审执结2108件,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 “长征精神千古,法院为民万代。”作为法院干警家属,桑植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余晓华对法院工作高度评价。他说:“桑植县是长征恢宏史册起笔处,这里每座山头都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每条河流都流淌着桑植人民对红军子弟兵的挚爱,每寸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过去,这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如今,法院一班人正秉承长征精神,续写着新的篇章。” 记者感悟 汩汩流淌的红色信仰 采访期间,恰逢桑植县最后一名长征老红军彭俊明去世,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当年是在背着家人的情况下,主动参加长征并从半路上追上大部队的。他在晚年回忆录里写道:支撑自己一生的,是对红色革命的无限忠诚与信仰。 采访前,记者心头始终有个疑团:随着老红军们的不断离世,长征这段历史还会被后人记起吗?长征精神还能代代传承吗? 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个疑团也自动解开。贺龙纪念馆铜像前中小学生手捧鲜花虔诚的队礼,桑植法院干警写得满满当当的扶贫工作日志,离婚案件成功调解后夫妻俩携手献唱的桑植民歌《十送红军》,刘家坪会议旧址前讲解员催人泪下的讲述,都给了我们确切答案。 是的,长征正如历史留下的一片红云,已深深映照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长征精神也如奔流不息的澧水河一样,已汩汩流淌在大家的血脉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