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

卢开洋、卢仪与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申诉行政赔偿裁定书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0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赔 偿 裁 定 书 (2014)行监字第513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卢开洋。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卢仪。 法定代理人:卢开洋。 再审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偿 裁 定 书

(2014)行监字第513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卢开洋。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卢仪。

法定代理人:卢开洋。

再审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

卢开洋、卢仪因诉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行政偿一案,不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川行终字第70号行政赔偿裁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

卢开洋、卢仪申请再审称:南充市人民政府未经国务院批准,违法许可南充市国土资源局对南充市顺庆区原舞凤镇塘口垭村、马市铺村、燕儿窝村、清泉寺村等村集体所有的基本农田、耕地实施违法征地拆迁,侵犯了卢开洋、卢仪的合法权益。201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经废除了违法确认前置程序。卢开洋、卢仪在法定两年求偿时效内于2011年10月6日向南充市人民政府递交了《行政赔偿申请书》,南充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10月26日作出(2011)4号《不予受理行政赔偿申请决定书》。卢开洋、卢仪于2011年11月9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原审法院枉法裁判,驳回了卢开洋、卢仪的起诉,未查清南充市人民政府违法实施征地拆迁、滥用政府职权的事实。请求:撤销本案一审、二审行政赔偿裁定,依法立案再审本案。

本院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具有请求资格;(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赔偿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4)加害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5)赔偿义务机关已先行处理或超过法定期限不予处理;(6)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7)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根据该规定,加害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是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法定起诉条件之一,这既包含司法确认也包含行政确认。本案中,卢开洋、卢仪以南充市人民政府违法许可南充市国土资源局征收集体土地为由向人民法院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但其未提交证据证明被诉的征地拆迁许可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因此,卢开洋、卢仪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不具备法定的起诉要件,原审法院据此驳回其起诉并无不当。

关于再审申请人主张的201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已经取消违法确认前置程序的问题。虽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与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相比较,少了“依法确认”四个字,但是“违法”作为国家赔偿的前提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中所列举的侵犯人身权或侵犯财产权的情形均是违法行为。因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九条之间的文意理解,修订后的第九条只是将“违法确认程序”与“申请赔偿程序”合二为一,即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后,赔偿义务机关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予以赔偿。换言之,该第九条的修订仅涉及在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中,不再将违法确认作为一项前置程序,但没有取消确认违法的条件。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的修订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4)项的规定并不矛盾。

综上,卢开洋、卢仪提出的再审申请理由依法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四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卢开洋、卢仪的再审申请。

审 判 长  张淑芳

代理审判员  熊俊勇

代理审判员  史光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书 记 员  马蓓蓓

 公  告

一、本裁判文书库公布的裁判文书由相关法院录入和审核,并依据法律与审判公开的原则予以公开。若有关当事人对相关信息内容有异议的,可向公布法院书面申请更正或者下镜。

二、本裁判文书库提供的信息仅供查询人参考,内容以正式文本为准。非法使用裁判文书库信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非法使用人承担法律责任。

三、本裁判文书库信息查询免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本裁判文书库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四、未经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裁判文书库及其内容的链接,不得建立本裁判文书库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不得拷贝或传播本裁判文书库信息。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