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

旗下栏目: 刑事判例案例 民事判例案例 行政判例案例 知识产权判决书 综合判例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与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二审民事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1-0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4)民二终字第10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新桥西街29号。 法定代表人:傅民安,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白永林,该公司法律事务部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4)民二终字第10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乌兰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特市新桥西街29号。

法定代表人:傅民安,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白永林,该公司法律事务部副部长。

委托代理人:杨杰,内蒙古奥斯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住所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惠工街56号(12-16层)。

负责人:于苓,该分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周承军,该分公司职员。

委托代理人:艾陆,北京市大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地: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北四西路6号。

法定代表人:方威,该公司董事局主席。

委托代理人:刘兴宇,该公司职员。

委托代理人:张学,该公司职员。

原审第三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建材路105号。

法定代表人:刘德进,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彪,该公司职员。

上诉人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钢公司)因与被上诉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公司)及原审被告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公司)、原审第三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冶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2)内民一初字第2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汪国献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李志刚、孙利建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张茜娟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7年10月19日,乌钢公司与中冶东北建设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三冶公司为乌钢公司承建110m2烧结机和450m2高炉建安工程。合同签订后,三冶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110m2烧结机和450m2(实际完成503m2)高炉建安工程,并于2008年11月15日和2009年4月1日先后竣工验收,且已投入使用。受乌钢公司委托,中竞发(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就涉案工程于2009年8月11日出具《乌钢技改一期项目工程结算造价咨询报告》,审定工程造价为475485157.63元。乌钢公司依据该报告已支付大部分工程款,尚欠三冶公司工程款22199093.85元。

2010年12月31日,三冶公司与信达公司签订《债权收购协议》,三冶公司将其对乌钢公司的债权22299093.85元(尚欠工程款+10万元保证金)转让给信达公司。《债权收购协议》定义的1.1条规定:标的债权资产/资产:“系指截至基准日的主债权,其从权利和转让方在资产文件项下享有所有其他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追索诉讼费用的权利),以及由该等权利转化而成的抵债资产和其他相关权益的通称”;1.24条规定:“主债权:指截至基准日,《资产明细表》所列示的转让方对债务人享有的并依法可向收购方转让的债权(包含债权本金、利息及主合同项下的其他权利)”;标的债权资产的收购2.2条“标的债权资产的收购与转让”规定“转让方同意将自基准日(不含该日)起资产项下全部的权利、权益和利益转让给收购方,收购方同意收购”。2011年4月15日,三冶公司委托代理人牛牧、辽宁省沈阳市恒信公证处公证员刘伟到乌钢公司将涉案《债权转让通知》向乌钢公司法律顾问白永林送达,此债权转让通知了乌钢公司。

乌钢公司、三冶公司及信达公司对上述事实均无异议。

另查明,乌钢公司于2009年5月6日将投标保证金10万元返还给中冶东北建设有限公司。方大公司为乌钢公司股东。

信达公司于2012年8月2日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1.判令乌钢公司给付信达公司工程款及保证金22299093.85元;2.判令乌钢公司给付信达公司逾期支付工程款的违约金36.8万元(自2012年3月29日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至给付日止);3.判令方大公司对乌钢公司的上述责任承担股东责任;4.本案诉讼费用由乌钢公司负担。

原审法院认为:三冶公司依据其与乌钢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取得本案债权后,与信达公司签订了《债权收购协议》,信达公司据此向乌钢公司主张权利。本案民事法律关系为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根据原告信达公司陈述及乌钢公司、方大公司答辩并结合庭审辩论意见,本案争议焦点有三:一是信达公司与三冶公司之间的《债权收购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二是方大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股东责任;三是涉案工程质量问题及违约金的给付问题。

(一)乌钢公司与三冶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有效。依据该合同约定,乌钢公司尚欠三冶公司工程款22199093.85元事实清楚,三冶公司对乌钢公司享有的债权合法有效。三冶公司将其合法债权通过协议转让给信达公司,而信达公司作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的分支机构,其收购三冶公司债权行为是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且三冶公司将债权转让行为通知了乌钢公司,故该债权转让行为依法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乌钢公司应依法向信达公司履行还款义务。

(二)乌钢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有独立法人财产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方大公司作为乌钢公司的股东,不是三冶公司与乌钢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当事人,也没有证据表明方大公司利用其股东地位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故方大公司不应当承担股东责任。信达公司要求方大公司承担责任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三)三冶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涉案工程合同义务,乌钢公司对涉案工程进行了验收并已实际使用,且双方对工程价款进行了结算。涉案工程运行过程中,在保修范围内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三冶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本案审理中,乌钢公司未对涉案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的损失提供证据证明,亦未提起反诉,乌钢公司可另行起诉,不能由此对抗其支付工程款的义务。乌钢公司关于涉案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应先行解决的抗辩,因缺乏法律依据不成立。根据本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发包人收到承包人递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发包人确认竣工结算报告后通知经办银行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本案双方依据合同约定对涉案工程价款已经结算,乌钢公司应承担给付工程款义务,乌钢公司未履行给付工程款义务,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乌钢公司所欠工程款数额确定,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信达公司要求乌钢公司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违约损失,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