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民商法

旗下栏目: 商法

法官对群众的真感情是 司法为民最直接的体现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18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人民法院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人民法院实际,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法官群众的真感情在司法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真感情优化司法服务。无论法院建筑多么庄严、国徽多么耀眼,如果当事人在法院感受到的是法官的冷漠、懈怠和不公正,那么司法公信和权威必定会大打折扣。法官只有带着“一切为了群众”的真感情,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开好每一次庭,写好每一份判决书,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才能让司法活动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司法事业的跨越提升,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二是真感情提升司法效果。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利益交织错综复杂,人民法院处于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之上,法官处理案件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发生群体上访事件。因此,法官必须带着对群众的真感情,从“案内”“案外”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三是真感情促进司法廉洁。司法廉洁是司法公信的基石。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作为一名法官,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是基本的职业要求。法官只有对群众保持真感情,才能自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防止群众利益受到一己私欲的随意践踏,才能坚守住自己的职业操守,抵制各种诱惑,才能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与重托。

  二、在司法活动中要将法官对群众的真感情体现到实处

  一是司法为民要积极主动。近年来,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我们逐步落实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包括软件和硬件、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许多环节,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司法为民便民措施还未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其原因主要在于:少数法官司法为民的意识还不强,司法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对群众的态度还缺乏足够真诚。

  二是司法公开要积极推进。司法公开是满足群众知情权、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司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法官对群众是否有真感情,一个重要的体现在于法官是否愿意和敢于落实司法公开举措。因此,各级法院应当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司法公开,敢于暴露问题,真诚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人民法院以阳光司法促进廉洁、公正司法的决心和勇气,在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中树立司法公信力。要做到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通过扎实的工作和效果,真正实现以公开服务于民、以公开取信于民。

  三是司法公正要始终如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官对群众是否有真感情,关键还是看法官是否公正办理每一起案件。为达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我们要从理念、程序、实体三个方面确保司法公正。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