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制环境。随着体制的转轨,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司法不公时有发生,不安定因素还大量存在,矛盾和纠纷不断增多,有的还很突出。到法院的上访户也明显增多,牵扯面广,弄不好就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法院的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大局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着眼于尊重、理解、关心群众;着眼于减少和消除矛盾纠纷;着眼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克服就案办案的局限。在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面前,必须把化解信访矛盾作为司法服务的重中之重,从信访问题的根源入手,从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着眼,借助群众路线这把“金钥匙”,着力修复各种受损的社会关系,为社会注入更多和谐因素,从而加快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建设脚步。 坚持群众路线,深情接待信访群众。对群众的信访,不要堵、不要怕、不要赶,而是要坚持开门接访,方便信访群众,方便群众信访。在信访接待工作中,要克服“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始终做到热情接待,“一杯热茶、一张笑脸”,让来访者倍感温暖,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消除对信访工作者的对抗心理,强化合作意识,促进问题顺利解决。要认真倾听诉求,弄清事件的原委,耐心解答信访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诚心解决问题,站在来访者的立场和角度,真正为其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以诚心打动信访群众、感动信访群众,树立良好的形象。 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信访三个转变。针对当前信访总量上升、无序上访和信访形式多样化的现状,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实现信访三个转变:一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主要领导每年要包办1至2件重点疑难信访案件,通过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及时处理、督促落实、责任追究等,实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相关部门,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及时主动掌握信访动态,客观分析问题,制订预访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三是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诉访分离,明确信访责任,加强协作配合,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性互动局面。 坚持群众路线,推行包案下访制度。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在接待日之前,将接待日领导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接待时间、接待地点公之于众。为了切实解决好信访群众反映的典型案件和重点问题,积极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建立“四定”责任制,即:定包案领导、定任务、定具体承办人、定办结时限,做到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促进疑难信访案件的解决。同时,实行领导下访制度,深入到矛盾急、问题大、上访多的地方开展工作,解决信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就地解决问题,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