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委员会(下称检委会)是检察机关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法定机构,是人民检察院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往往存在人员构成专业化不高,议事程序化、规范化不足等问题,需要改进和创新。 一是办事机构虚设,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办事机构大多由院办公室或法律政策研究室兼职,少数基层检察院即使设立了检委会办事机构,但职能并非专一。同时,检委会委员大多是兼职,一般只对本职业务工作相对精通。而检委会开会时发言顺序一般为:案件承办人及部门担任检委会委员的负责人先发言,其他委员再发言。这样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现象,临时讨论的案件更是如此。 二是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不完善。第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委会工作的通知》规定:“为及时处理检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法定期限内讨论决定有关重大案件,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可实行例会制度。”《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检委会会议一般每半月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会议。”由于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会议程序不完善,一些地方至今尚未建立起例会制度,讨论案件和重大事项基本是“临时动议”。第二,存在讨论案件多,重大工作部署召开检委会少的现象。而且不少情况下没有按程序将案件材料提前发给检委会委员,委员们主要凭承办人的汇报对案件发表意见。第三,决策机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旦决策失误难以找到具体责任人。 三是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不够。检委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业务指导监督作用,但实践中,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的工作往往变成了专职检委会委员的工作,兼职委员都忙于本职工作。因为专职检委会委员只有一两个人,其主要精力通常放在会务讨论和提交事项(案件)的初审方面,没有很多的时间学习政策、法规和最新立法、司法解释等,难以很好地发挥业务指导、监督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检委会建设,笔者建议从办事机构、议事程序和工作职能等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检委会办事机构和人员建设 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专门的检委会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检委会日常事务。主要职责是: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事项和案件进行审核把关;提出法律适用意见,供委员讨论时参考;负责检委会决定的督办落实;追踪了解和动态把握重特大案件、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理情况;收集本院主要业务数据,掌握业务工作总体情况等,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适应新形势,调整人员构成。建议从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业务娴熟、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主办检察官中选拔检委会专职委员和兼职委员,还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设置候补委员、编外委员、列席委员等,使检委会成为开放型机构,为检委会注入新的活力。这样,可以把一些经验丰富,勤于钻研、年富力强的检察业务人才吸收进来,为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来自办案一线的司法实践经验。当然,选任检委会委员时不能只注重专业化程度,必须德才兼备,以保证检委会决策的公正性。 充实完善检委会工作职能 随着检委会成员结构调整,检委会成为了基层检察院办案精英汇集场所,因此,建议在其原有职责基础上增加以下职能: 增加司法检查职能。具体包括参与上级检察机关、政法委组织的案件评查活动,通过检查讯问、核实证据以及开庭、刑罚执行检察等活动,检查主办检察官司法活动,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司法行为;通过开展定期检查卷宗和评查法律文书,及时发现并纠正办案人员存在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错误。 增加办案质量评审职能。对已经办结的案件,特别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有影响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审,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认为法院作出不当判决的案件进行审查,指令或指导部门提出纠正意见或抗诉。同时,通过定期案件评查,对整体业务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方案,指导业务培训,减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盲目性。 加强检委会规范化建设 规范议事程序。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委会工作的通知》和《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从检委会议案的提起、汇报、审议、表决、执行到反馈、督办、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等,都要遵守规范。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检察业务工作报告的审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等检委会工作的重心开展工作。 增加议事科技含量。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通过多媒体视听系统演示。检委会由静止的、单向的传统模式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双向互动的模式,从而提高检委会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完善决策机制。检委会讨论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前,要给委员们充足的阅卷时间,让其充分了解案情,提高议事能力,确保会议决策质量。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有重大影响和特别疑难的案件,检委会还可以征询专家意见,组织专家研讨,或者邀请专家列席检委会等,从而使检委会的决策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