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立法草案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6
摘要: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84-5-16 20:19:01 ——1984年5月1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宋平 1983年11月,国务院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精神,根据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

 




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84-5-16 20:19:01


 
        
    ——1984年5月16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宋平
 
    1983年11月,国务院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精神,根据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现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大会报告1983年计划的执行结果和1984年计划的安排情况,请予审议。
    一、1983年计划的执行结果
    1983年,是各地方、各部门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一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这主要表现在: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时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重点建设有所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六五”计划规定的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和粮、棉、煤、钢等主要产品产量,以及一部分改善人民生活的指标,已经提前两年达到,有的还有所超过。具体的成就可以举出以下十项:
    ⒈粮、棉生产获得特大丰收。粮食在1982年比上年增产2,950万吨的基础上,1983年又增产3,278万吨,增长9.2%,总产量达到3.8728亿吨。棉花在连续三年大丰收的基础上,1983年又比上年增产103.9万吨,增长28.9%,总产量达到463.7万吨。粮、棉增产幅度之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1959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粮食平均每年增产50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产不到1万吨;而在1979年至1983年这五年间,粮食平均每年增产1,650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产近50万吨。这充分表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形势的巨大变化。1983年尽管有些经济作物因为调整播种面积或者受灾减产,但由于粮、棉大幅度增产,以及农村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发展较快,专业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正在兴起,1983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5%。整个农村经济日益兴旺,生机勃勃。
    ⒉能源的增产节约大大超过计划,原材料的生产取得新的成绩。1983年原煤产量达到7.15亿吨,比上年增产4,900万吨,增长7.4%,是近几年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原油产量进一步回升,达到1.06亿吨,比上年增加395万吨。在我国东部老油田及其邻近地区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以上。由于油、气地质储量的增加,对地质构造、油藏规律认识的进步,以及油、气勘探开发工艺技术的提高,我国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发电量为3,514亿度,比上年增长7.2%,其中水电增长16.1%。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原定计划的要求。1983年全国工业部门共节约、少用能源1,800多万吨标准煤,也超过了原定计划的要求。1983年钢的产量超过4,000万吨,钢材产量超过3,000万吨,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所有这些,显示了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⒊轻纺工业持续增长。重工业生产自1982年迅速回升以来,1983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同期轻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则偏低。当时担心,重工业增长过快,会挤了轻工业,影响市场供应。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轻工业生产迅速赶了上来。结果1983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重工业增长12.4%,轻工业增长8.7%。大多数轻纺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多增长,特别是自行车、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幅度较大。有些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品种花色增多。全国轻工、纺织两个部门1983年试制成功的新品种有5,000多种,新花色5万多种。
    ⒋交通运输部门基本上保证了燃料、原材料等重要物资和旅客的运输。铁道、交通、民航和邮电部门,在能力和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现有运输和通信设施,加强调度指挥,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挖掘潜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了1983的计划。其中,铁路货运量完成11.6亿吨,比上年增长4.4%;交通部直属船舶货运量完成1.58亿吨,增长3.9%;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增长9.1%。
    ⒌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取得成效,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所加强。为了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党中央、国务院确定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总规模,适当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并责成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首长负责实现。执行结果,已经取得成效。1983年基建投资原计划为507亿元,在执行过程中,随着材料、设备的生产比计划增多,根据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陆续追加一部分投资,主要是预算内安排的能源交通建设投资,地方、部门增建职工住宅等的自筹投资,以及引进项目国外设备到货增加的安装工作量,调整计划为580亿元。根据统计,全年完成594亿元,比上年增加39亿元。扣除不列入计划考核的部分,实际完成数已控制在国家调整计划之内。
    1983年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国内投资完成258亿元,比上年增加66亿元,主要用于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由于投资的增加和全国的支援,煤矿、石油、电站、铁路、港口等的建设规模有所扩大,建设进度有所加快。
    由于各地方、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基本建设工作,下决心停建计划外项目,压缩基建投资,1983年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自筹投资和利用银行贷款安排的建设各比上年减少近20亿元。
    1983年更新改造投资和其他措施投资完成358亿元,比上年增加68亿元。
    ⒍市场繁荣,各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在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商品供应比较充裕。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吃、穿、用的商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零售额都有所增加。随着棉布和涤棉布生产的增长,从去年12月起棉布免收布票,敞开供应。
    ⒎对外贸易有新的进展。198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60亿元,扣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9.4%。在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在进口总额中,由于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大量进口农产品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变;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钢材、木材和化肥等原材料的进口量有了较大的增加。
    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83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211亿元(不包括国外借款),比上年增加127亿元,增长11.7%。其中,各项税收全面超额完成任务;交通运输企业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工业企业收入也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⒐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83年在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和重大成套设备的研制,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共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5,400项,其中经国家审定的发明创造214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9.1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47.8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业余或脱产学习的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等在校学生达到92万人。体育战线取得了新的成绩,1983年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39个世界冠军。
    ⒑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1983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工资总额达到934.6亿元,比上年增长6%。根据城乡居民家庭收支调查,全年职工家庭按人口平均的生活费收入比上年增长6.4%,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7%。1983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893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17亿元。全年建成职工住宅1.15多亿平方米,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8,100多万平方米。农民新建住房约7亿平方米。
    上述各方面的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和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精神,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各项方针,继续有成效地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企业的整顿,特别是在各方面广泛地进行了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当然,我们在充分看到当前大好经济形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经济效益改善较慢,国家财政仍然困难。计划要求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2%,实际只降低0.2%。基本建设造价普遍升高,许多项目工期延长,不少项目建成投产后不能正常发挥生产能力。这些都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再加上国家对国内某些产品的价格补贴增多,企业的经营性亏损还比较大,有些支出控制不严等原因,以致国家财政还没有摆脱困难局面。由于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农产品收购支出和工资性支出大量增加,加上财政向银行透支和借款增加,市场流通的货币偏多,1983年底达到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市场物价,就全国来说,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不少地区的议价范围扩大,副食品的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鲜菜上升12.7%,水产品上升13.4%,鲜果上升14.7%。
    第二,能源和交通运输仍然十分紧张,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原材料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不少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铁路一些重要区段的通过能力不足,影响煤炭等重要物资的运送。沿海港口比较普遍存在着压船压货现象。
    第三,工业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一些优质名牌、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供不应求;一些质次价高、货不对路的产品生产过多,滞销积压。一部分出口的轻纺、机电产品,由于质量差,缺乏竞争力,换汇率低,亏损较大。这反映了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工作尚须进一步展开。
    第四,农村商品流通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收购和工业品的下乡,农民出售农副产品难,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也难。抓紧解决农村商品流通问题,做好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等,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上面这些问题,说明了我们的经济关系还没有理顺,许多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合理,影响生产单位和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1984年计划的任务和主要指标
    根据“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特别是抓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必要的力量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进一步搞活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1984年计划的安排,仍然贯彻稳步增长、留有余地的原则,使地方、部门和企业有产可超,保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避免在计划上留下较大的缺口。计划的总轮廓是:
    农业总产值增长4%。
    工业总产值增长5%。
    国民收入增长4.6%。
    财政收入1,287.5亿元(不包括国外借款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94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90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60亿元。
    进出口总额816亿元。
    高等学校招生44.8万人。
    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任务和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一)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大力促进农村商品生产。
    1984年要争取农业生产全面发展,进一步合理调整内部结构,改善产品的品种、质量,提高商品率,为城乡人民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农副产品,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出口商品。
    实现上述要求,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精神。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促使农村经济健康地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前进。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和各项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努力增加化肥、农药、中小型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进一步放宽林、牧、渔业的政策,搞好山区、水域、草原的开发和保护。加强造林、育林工作,继续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积极指导和扶持正在农村兴起的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和小能源工业,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发展。
    适应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需要,要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效地组织好商品流通。同时,加强各项社会服务,满足农民对技术、资金、供销、储运、信息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努力增加煤炭、石油、电力的生产,争取整个工业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1984年要力争多增产一些煤、油、电,这是保证整个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的首要条件。计划安排,原煤产量7.1亿至7.2亿吨,其中统配矿3.71亿至3.73亿吨;原油产量1.08亿吨;发电量3,600亿度。争取在执行中超过这些指标。煤炭的生产,一定要做好产运衔接、地区平衡。要努力增产钢材、水泥以及酸、碱等化工原料,以适应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继续增加轻纺工业品的生产,特别是城乡居民所欢迎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生产。
    不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重点都要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在这个前提下求得一个扎扎实实的增长速度。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改进产品结构,开辟新门类,开发新产品。要十分注意降低物资消耗,特别要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上下功夫,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实现1984年工业生产计划,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根据当前情况,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煤炭、电力的分配,必须切实保证重点生产的需要,一般生产要根据煤炭、电力供应和节约的可能,加以妥善安排。1984年先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四个电网试行电力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办法,新增发的电量主要用于重点生产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新增用电。第二,实行按质论价的原则。1984年在机械、纺织、轻工等行业选择若干种产品先走一步,实行优质优价。    交通运输,要首先确保国家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的调运任务。要切实增强铁路干线紧张区段的通过能力和沿海重点港口的吞吐能力。十分注意发挥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作用,以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三)继续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
    1984年计划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650亿元中,国家预算内投资323亿元,自筹投资149.6亿元,银行贷款56.1亿元,利用外资63.5亿元,煤代油专项资金21.5亿元,其他资金36.3亿元。
    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加65亿元。主要加给能源、交通建设,适当增加原材料工业建设和智力开发的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基本上维持上年水平。这样安排,铁路、交通的建设未能完全满足需要,能源工业建设同需要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从财力物力的平衡看,再多安排也有困难。要求地方的自筹投资尽可能多搞一些中小能源和交通项目的建设。
    1984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总规模,继续实行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首长负责制。凡是增加新的投资,必须在各地方、各部门的投资总额内调剂解决;确实需要追加的,要报经国务院批准。为了控制自筹投资的建设规模,国务院作了一条新的规定:1984年所有准备用于基本建设的自筹资金,都要存入建设银行,凡是7月1日以后存入的资金,当年不得动用,转到1985年使用;经过一两年的过渡,做到上一年的自筹资金下一年才能用于基本建设。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计划中作了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用自筹资金进行建设,管理上要适当放宽。
    1984年基本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在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切实保证投产项目及时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为此,要按计划狠抓各项建设条件和措施的落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调度工作。加强设计、施工管理,杜绝各种浪费。同时,搞好基本建设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更新改造投资要优先用于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用于增加铁路薄弱区段的运力。要严格防止借更新改造之名搞基本建设或者扩大“长线”产品的加工能力。
    (四)安排好市场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1984年社会商品购买力同商品可供量在总额上可以大体平衡,关键是力求商品结构尽可能同消费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为了搞好市场供应,商业部门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帮助生产部门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适销对路。当前特别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积极为农村提供越来越多的适合农民需要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要研究继续调整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增强市场调节作用。努力扩大城乡交流,减少流通环节,加速商品流转,改进服务质量。城市在继续办好农贸市场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办好贸易中心,以促进商品流通。
    要继续加强物价管理,把稳定大中城市、工矿区的大宗蔬菜以及定量供应的猪、牛、羊肉和蛋、海水鱼等副食品的销价,作为1984年稳定物价的重点。对集市贸易价格,要进行指导和管理。
    (五)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扩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为了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地方、各部门都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特别是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方面应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要根据促进国内生产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安排好进出口贸易。择优安排那些换汇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商品出口,以增加出口收汇。重点保证生产建设急需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
    根据国务院最近的决定,在总结经验、大力办好现有经济特区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放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对于这些城市,要扩大他们的自主权,比如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让他们有充分的活力去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对于前来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的外商,要给以优惠待遇,使他们有利可图。这些城市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时,应该首先抓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多搞一些投资少、周转快、收益好的中小型项目,以便更多更快地积蓄力量支援全国。各经济特区也必须下大力量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经过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
    (六)加强智力开发,抓好科学技术研究,加快人才培养。
    进一步密切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编制好全国科技长远发展规划。继续抓好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大成套装备的研制,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广泛开展科技协作和技术咨询。从今年起,要着手进行一批重大的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建设,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提高重点科研单位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能力,抓好一批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和测试、试验基地的建设。继续整顿科研机构,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阻碍科技进步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更好地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1984年计划安排,高等学校招生44.8万人,比上年增加5.7万人,这是建国以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2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高等学校要继续抓紧科类结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增加急需专业的招生,提高专科的比重。大力办好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积极发展收费走读、择优录用的短期职业大学。高等学校毕业生,应该主要分配到基层和重点建设单位去。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要增加工科招生的比重,逐步改变高中级技术人才比例失调的状况。进一步搞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统筹安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加快农村普及小学教育的步伐,努力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特别要支持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各类各级学校都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
    1984年国家计划已经增加了用于科学、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资金,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国家应再适当增加用于这些方面的资金。各省、市、自治区用于这些方面的经费和投资也要比上年增加。还要广泛调动社会的力量,通过集资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七)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切实有效地控制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增长。这几年进入婚龄的青年较多,各地方一定要抓紧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必要的条件要给予支持和保证。
    1984年计划城镇劳动力就业540万人。要积极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个体经营,以便使更多的人就业。
    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计划安排827亿元,比上年增长8%。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随着生产的增长,也将进一步增加。
    继续改善城市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力增加农村建房所需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
    加强环境保护,积极进行环境的整治,防止和减少污染。注意改善劳动条件,教育职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在改善城乡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电影、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各项文化事业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决反对各种精神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反对和抵制精神污染。
    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病治病工作。努力改善城乡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切实提高医疗质量,认真改进服务态度。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运动的技术水平。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向大会说明,1984年计划草案中所列的各项具体数字,是去年11月份在1983年计划的预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拟定的。由于1983年计划实际执行结果,许多指标的实绩比当时的预计高,同时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不少地方、部门要求某些重要计划指标多留一些余地,加上对于市场调节部分的增长我们也估计不足,所以1984年计划的某些指标显得低了。现在,1984年已经过去四个半月。国务院意见,1984年度计划可以不再进行全面的调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凡是当前社会确实需要的产品,应该在1983年实际完成的生产数量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规定的增长速度;凡是供过于求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预计1984年计划执行的结果,同去年一样,许多指标将超过计划的要求。
    三、改革体制,提高效益,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1984年计划
    从今年以来的计划执行情况看,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保持着好的势头。夏粮作物有些地方长势良好,有些地方由于气候不利,苗情不如去年。春播春种进度快、质量好。工业总产值一季度累计完成1,548亿元,为年计划的24%,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轻工业增长11.9%,重工业增长12%,是近几年来少有的好情况。原煤、原油在保持采掘、采储比例基本协调的情况下,努力挖潜增产,增长幅度较大。一季度原煤产量为1.7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7%;原油产量为2,740万吨,增长6%;发电量为892亿度,增长7.6%。市场畅销的轻工产品,如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化纤布和啤酒等,一季度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这就为超额完成1984年工业生产计划打下良好基础。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产值的增长,上交利润扭转了前三年同期下降的局面。交通运输部门克服困难,合理调度,一季度铁路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4%,交通部直属水运货运量增长7.6%。由于去年农业丰收,今年以来适销的轻工产品增多,市场更趋活跃。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7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对外贸易有较大的增长,一季度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5.8%,进口总额增长20.3%。
    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1984年计划,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关于当前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赵紫阳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在计划工作和计划的执行方面,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开放活。近几年来,我们对计划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的说来,国家计划仍然管得过多过死,部门、地方特别是企业,在许多方面缺乏必要的自主权。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计划体制也必须进一步加以改革。国家计划在做好全社会的预测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主要是管好重点建设的骨干项目和重要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把小商品进一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凡是不属于指令性计划的产品,企业可以参照国家计划提出的方向,按照市场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自己确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属于指令性计划的产品,除国家特殊规定不准自销者外,企业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指标之后,超产的部分可以全部自销。通过这种改革,使国家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的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同时,切实扩大基层生产单位的计划权和生产经营权,把经济搞活。国家对各部门、各地方的生产建设任务,逐步推行多种形式的包干办法。在保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并加强全国的和行业的信息工作,引导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国家计划的方向前进。
    基本建设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年经验,国家必须控制基本建设的总规模,但管理体制也必须加以改革。今后中央主要负责安排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骨干项目的建设,其他项目逐步下放给地方安排。同时,放宽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凡是有偿还能力的项目,要改财政拨款为银行贷款,改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要推行投资包干制和招标承包制。通过改革,明确划分中央、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职责范围,适当扩大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明确各自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建设工期的缩短、工程造价的降低和投资效益的提高。
    第二,加强管理,严格财经纪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对于各项经济活动,都必须加强国家的计划指导,加强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主要的经济活动,必须竭力避免发生失控的现象。为了确保关系全局的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生产、调拨的指令性指标,必须保证完成,不得以计划外的生产、运输和建设挤国家计划内的任务。对于不按计划接受订货和不执行供货合同,任意截留应该上交的收入和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以及乱上项目、任意扩大建设规模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追究责任,并给以应有的行政和经济的制裁。
    第三,努力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1984年计划要求,全国节约能源折标准煤1,800万吨;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1~2%,努力提高百元产值的利税率,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降低1.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国营商业企业商品流通费用降低2.3%,销售百元商品占用流动资金降低1%;基本建设工程要努力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各地方、各部门要根据上述要求,拟订出本地方、本部门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计划,并层层加以落实,努力促其实现。
    第四,大力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要认真挖掘潜力,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各项集中资金的措施,把应该集中的资金集中到国家手里。一切开支都要精打细算,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益。坚决控制和节约使用行政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用。
    去年以来,扭亏增盈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效果,但目前工商企业的亏损额仍然很大,还要花大力量抓这件事。财政部、国家经委和国家计委对今年的扭亏增盈工作已经提出具体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努力保证实现。
    银行信贷,必须按照计划发放,特别是要控制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发放。要通过增加商品销售、控制贷款发放和加强现金管理等措施,使1984年的货币增发量比上年减少。
    第五,继续搞好企业的整顿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素质。今明两年,要按照预定步骤,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整顿好,决不能走过场。在整顿企业的同时,还要抓紧搞好行业发展规划,搞好企业的改组和联合。要在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等方面,支持那些产品质量好、物资消耗低、产品为市场所急需的企业生产的发展。对于那些产品质量很差、物资消耗很高、经营管理不善而长期大量亏损的企业,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并与先进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的落后企业,要下决心实行关停并转。
    各位代表!1984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有利条件很多,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整党和经济体制改革,必将对经济工作起极大的促进作用。只要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把广大干部和广大农民、工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增产,厉行节约,1984年计划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