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网站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国家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序言 3 二、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指导方针 5 三、发展目标 7 (一)总体目标 7 (二)具体目标 8 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9 (一)以提高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9 (二)以满足新业态、新岗位人才需求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 9 (三)以提升能力为突破口,统筹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10 五、重大人才政策 14 (一)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素质提升的培养政策 14 (二)实施有利于改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的职业发展政策 15 (三)实施促进旅游业人才发展的宏观引导政策 16 (四)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合理流动配置的人才市场政策 16 (五)实施有利于旅游特殊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 17 (六)实施有利于促进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表彰奖励政策 17 (七)实施鼓励旅游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示范引导政策 18 (八)实施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18 六、重大人才工程 19 (一)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工程 19 (二)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工程 20 (三)旅游人才海鸥工程 20 (四)旅游人才信息工程 21 (五)旅游行业名家进课堂工程 21 (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分类培训工程 21 (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22 (八)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工程 22 (九)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23 (十)导游人才队伍优化工程 23 七、组织实施保障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24 (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规划实施 24 (三)加强监督检查 25 (四)营造良好环境 25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战略成为国家、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形成了以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迈进的重要阶段,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由关注劳动力及资本投入为主向关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主转变,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扩张型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型为主转变,必须加大旅游人才开发力度,确立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形成旅游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队伍。 党和国家对旅游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类人才逐步向旅游业集聚,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旅游从业总人数(包括直接、间接人数)达到7590万,比2005年增长70.6%;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旅游人才达到272万人,占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总量的20.15%;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具有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达到62:27:11,比2005年的54:37:9更趋合理。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共有旅游院校1733所,涵盖研究生(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各个层次;2009年旅游行业培训总量达到397万人次。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才使用效能不断提高,人才有效发挥作用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旅游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不足;能级、专业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区域、行业和业态分布明显失衡;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吸引力弱,旅游行业的人才集聚能力亟待提高;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支撑不足;旅游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弱,更好实施人才强旅战略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旅游人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旅之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以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为指引,遵循旅游人才发展规律,着力实现旅游人才发展从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向引领旅游事业发展转变,从注重人才单项、分散开发向注重人才系统、整体开发转变,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快速发展需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合作、企业主体,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人才开发运作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人才结构调整,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努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 (二)指导方针 1、人才优先,引领发展 以旅游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旅游人才发展在旅游业发展布局中的优先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旅游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旅游业发展。 2、夯实基础,完善体系 以完善旅游业职业分类、健全旅游业职业资格体系为抓手,加强一线旅游人才培养与培训,完善职业标准,强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着力提升旅游人才基本素质;完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将旅游人才开发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快速提高旅游人才整体实力,努力形成旅游人才竞争优势,促进旅游人才科学发展。 3、重点突破,统筹兼顾 以旅游人才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为突破口,统筹国内国际旅游人才发展、不同区域和业态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旅游人才发展、旅游人才存量与增量发展、高端和基础旅游人才发展,推动旅游人才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各类旅游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人才与旅游产业的同频共振和协调发展。 4、注重使用,提高效能 以旅游人才的合理有效使用作为旅游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把充分发挥各类旅游人才的作用作为旅游人才开发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使用中发现人才,让旅游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旅游人才持续获得发展提升,让旅游人才主动进行创新创造,让旅游人才合理实现增值升值,逐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相成才的制度环境,持续提高旅游人才的使用效能。 5、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破除不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旅游人才工作方式,建立与产业融合相适应的协同行政的旅游人才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旅游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旅游人才公共服务,着力强化旅游企业在旅游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旅游人才的发现评价、选拔任用、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待遇,激发人才活力,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行业氛围,切实打造旅游人才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我国旅游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良好、规模适当、结构较为合理、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旅游人才队伍,旅游人才效能显著提高,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才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人才基础。 (二)具体目标 ——人才规模明显扩大。到2015年,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149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7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年均增速8.65%,比2010年增长51.38%。旅游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到201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达到347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人才全员培训率逐年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及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人才结构明显优化。新业态人才占直接从业人才的比重明显上升。人才专业结构和岗位结构有效调整,区域分布日趋优化,人才紧缺程度有所缓解。 ——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人才发展的领导体制、协同行政和宏观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人才工作的政策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人才开发投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有利于旅游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以用为本的旅游人才发展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人才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旅游人才保值增值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旅游理论与技术创新、旅游战略规划、旅游产品研发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引领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以提高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发展目标:为将旅游业建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旅行社、饭店、景区等一线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化水平,整体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主要举措:鼓励企业开发一线旅游人才岗位等级标准和岗位证书,加强一线旅游人才职业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相衔接的有效机制;鼓励企业发挥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强化旅游人才入职培训与岗位培训,创新一线旅游人才培训方式,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一线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强化在岗一线人才培训的专业性。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开展旅游业一线人才流入的转行转岗培训。有效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障政策,增强一线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二)以满足新业态、新岗位人才需求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 发展目标:为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顺应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强岗位分类研究,完善各类人才岗位分类体系。扩大高层次旅游研究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导游、旅游资源开发人才、旅游装备制造人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人才、旅游信息化人才、游艇游轮和高尔夫俱乐部管理等人才的规模。 主要举措:加强旅游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饭店、旅行社、景区、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依托重大项目、工程,培养、引进旅游紧缺人才;完善继续教育制度,继续开展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MTA教育”),加大人才转岗培训力度,促进旅游人才结构调整;引导旅游院校根据新业态、新趋势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旅游人才待遇,提升旅游行业人才吸引力。 (三)以提升能力为突破口,统筹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1、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相适应、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培训需求调查机制,开发以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实践经验为主体的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分类培训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实现竞争性选拔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完善从旅游一线选拔录用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机制。加强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以转岗、轮岗和挂职等方式加强锻炼。 2、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需要,以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旅游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以《旅游职业经理人标准》为依据,推行旅游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建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认证和评估机制。完善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搭建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平台。实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着重提升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市场驾驭能力,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才的市场开拓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执行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为经营管理人才向旅游业流动、职业经理人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评估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保障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旅游业转型、提高旅游科技含量的需要,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旅游业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及导游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加强旅游研究机构建设,重点培养旅游基础研究、旅游创意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依托旅游现代化和新业态发展,重点培养旅游信息化、旅游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兼职、服务外包、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旅游发展专家库。以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为主要内容,构建分层分类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落实专业技术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向旅游企业流动。改善旅游业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推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审批制度,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技能服务人员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推动完善旅游服务技能人才职业资格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旅游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岗位适应性。推动建立一批旅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各级各类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大赛,提升旅游服务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技能。健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旅游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5、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需要,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以乡村旅游干部、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带头人、乡村旅游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数量充足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培训体系,建立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岗位规范。通过举办乡村旅游经营知识讲座、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和网上培训辅导等形式,加强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协会,带领农民交流经验、推广实用技能。实行挂职锻炼、短期工作和人才对口支援制度,鼓励旅游人才向乡村旅游合理流动。 五、重大人才政策 (一)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素质提升的培养政策 加强应用性人才培养,调整旅游教育结构。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支持地方建设应用性旅游院校,统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旅游院校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将旅游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试点行业,推动建立和完善旅游院校建立根据旅游业新业态、新趋势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的机制。鼓励地方建立健全旅游职教集团,搭建多层次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作。依托国内重点旅游院校,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旅游教育的统筹引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有关协会、行业教指委等专家组织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旅游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引导。推动旅游学科建设,加强旅游学科研究,加强旅游人才研究。完善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中国旅游名校协作联盟等校校合作机制,推动校际合作与教学资源共享。鼓励院校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 推动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订单培养、定制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实施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教学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旅游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旅游院校落实“双证书”制度,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 加强全国旅游人才培训的规划引导。推动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区域性分级分类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证书管理。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开展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鼓励旅游院校、科研院所、旅游企业等参与旅游培训,优先保证资金、师资、时间等培训资源的配置;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师资安排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大力推行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 (二)实施有利于改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的职业发展政策 加强旅游职业分类体系建设,发布旅游行业职业目录;推动旅游职业资格制度、旅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促进旅游人才职称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推动完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审批制度,拓宽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企业开展岗位分类与证书开发,探索岗位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薪酬制度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服务薪酬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改善旅游人才待遇、落实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政策。 (三)实施促进旅游业人才发展的宏观引导政策 建立旅游人才规划实施评估制度,保障旅游行业人才发展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旅游人才信息监测与统计制度,把握旅游人才发展态势。推行旅游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人才供需平衡,促进旅游人才结构优化。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全国旅游人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立全国旅游人才开发协作指导委员会,完善全国旅游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旅游协会在旅游人才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旅游人才发展政策指导。 (四)实施有利于旅游人才合理流动配置的人才市场政策 进一步落实国家相关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开发机制,健全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及时发布旅游行业紧缺人才目录,加强对旅游人才就业的分类指导。完善旅游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培育发展区域性旅游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加强与各地人才市场合作,开辟旅游人才专区或专场,努力提高旅游专业人才配置效率。推动旅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健全旅游人才发展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旅游人才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市场配置信息化建设,打造各类旅游人才信息供需平台,建立人才流动与配置信息数据库,提高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各地各类旅游人才市场的联网贯通,逐步旅游人才市场配置信息共享。发布旅游行业就业和薪酬指数,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旅游人才流动配置的引导作用。 (五)实施有利于旅游特殊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 把特殊人才扶持政策列为旅游企业评星评级的重要指标,协调相关部门对旅游行业所需的特殊人才,在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实施扶持政策,解决旅游特殊人才后顾之忧。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以用为本,实施吸引国际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和老教师等优秀人才进入旅游行业的弹性用人机制和柔性流动政策。对一些社会急缺、未来发展很需要,但目前市场需求较小的岗位实行扶植计划,提前储备未来急需人才。 (六)实施有利于促进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表彰奖励政策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旅游行业人才表彰奖励体系。落实国家荣誉制度,建立和完善覆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旅游人才的荣誉表彰项目。严格荣誉评比标准,规范荣誉评比程序,加大荣誉评比权威性和公正性。完善旅游人才技能大赛制度,合理设计比赛科目、内容和评价标准,规范大赛程序,不断提高大赛覆盖范围。积极推荐旅游优秀人才参加各种高端人才和杰出人才选拔活动。不断完善人才荣誉表彰与人才使用和薪酬待遇相结合的政策,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旅游人才成就感和行业认同感。 (七)实施鼓励旅游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示范引导政策 总结各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实施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工程,引导旅游企业不断完善职位分类制度、岗位任职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在职培训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增加人才开发投入,进行旅游人才开发机制创新。搭建旅游企业人才发展咨询平台,支持旅游企业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建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评估制度。积极推动与旅游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 (八)实施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依托国家人才发展国际化政策,实施旅游人才海鸥工程,加大优秀海外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力度。建立国际化旅游人才数据库。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旅游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开展示范性中外合作旅游学校或办学项目,推动旅游院校师资赴国外访学交流,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每年选派旅游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赴海外著名旅游院校或机构继续深造,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联合培养;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旅游教育与人才的开发合作。加强旅游院校学生外语教育,强化在岗人才外语培训,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外语水平考试和资格认定制度;引进国际权威机构的旅游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支持引导国内旅游人才参加国际资格考试。 六、重大人才工程 (一)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工程 为更好增强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吸引力、凝聚力以及旅游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以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环境改善、重大人才工程建设试点为核心,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扶持的地区为依托,实施“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工程”。选择一批“旅游人才高度密集、旅游新业态高度发达、旅游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度好、体制机制真正创新、人才对旅游业发展贡献大”的地区作为旅游人才政策改革特区。通过在住房、户口、医疗保障、薪酬激励机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政策体系。 (二)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工程 为推动旅游企业人才开发机制创新,建设一批旅游人才开发示范企业,形成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分期分批推进旅游企业人才开发试点工作。以旅游人才开发机制较为完善,人才开发成效显著的旅游企业为基础,制定人才开发示范企业评价标准,从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开发体系、岗位证书开发、人才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试点。 (三)旅游人才海鸥工程 为加强旅游业国际化人才开发,实施“旅游人才海鸥工程”。实施海外旅游人才引进计划,每年组织有关机构到海外著名旅游院校招聘毕业生;实施双栖人才计划,依托旅游业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和课题研究,通过柔性流动方式,聘用一批高层次海外旅游人才为国服务。 (四)旅游人才信息工程 为加强旅游人才资源管理,提升旅游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实施“旅游人才信息工程”。整合旅游人才信息资源,实现旅游人才调查统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旅游人才调查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健全旅游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和旅游人才预报预警机制。以建立国家级导游师资库、职业经理人信息库、国家级旅游专家库等为重点建立旅游人才数据库。开发网上教育培训、考试与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旅游教育培训和考试效率;建立网上人才市场,提高人才配置效率。 (五)旅游行业名家进课堂工程 为提高旅游教育培训与实践需求的契合度,以“名导进课堂工程”为重点推进旅游行业名家进课堂工程。各级旅游部门分期分批在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服务技能人才、乡村旅游能工巧匠等人才中选拔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行业名家,完善名家选拔及师资库管理办法,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旅游院校、旅游企业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堂:旅游院校学生课堂;在职一线服务人员课堂;旅游服务专业网络培训课堂。 (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分类培训工程 做好行政管理人才培训的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培训、进修档案,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以提高对旅游业新政策、新趋势的了解及对本地旅游发展的驾驭、决策、危机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推进政府主管领导及旅游部门领导轮训计划。改革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质量管理。 (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统筹划与引导,依托旅游院校旅游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以《旅游职业经理人标准》为参考,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国外优质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推动建立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大纲与职业经理人标准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 (八)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工程 为促进西部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提高西部旅游人才层次和水平,实施“西部旅游人才工程”。加强西部旅游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以旅游人才援藏、援疆、援青和援助灾区重建为重点,形成“本地为主、外援为辅、支援急需”的西部旅游人才援助机制,国家和地方相关省市区旅游部门通过导游援藏、干部交流挂职、专题专项培训、送教上门和其他智力帮扶等方式实施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工程。 (九)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为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业务能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制定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规划,推动建立各部门参与、各级旅游部门分工协作,政府、旅游院校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投入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运作机制,鼓励、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依托旅游院校、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和文化站点建设,建立乡村旅游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通过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结对帮扶、技能巡演、以赛促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十)导游人才队伍优化工程 为提升导游人才素质和畅通导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导游人才队伍优化工程”。调整导游人才队伍结构,扩大中高级导游、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比例。创新导游管理体制,规范导游管理。建立健全导游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导游等级相衔接的导游薪酬机制,建立企业导游使用的约束机制,完善导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导游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标准,强化用人单位和游客的满意度评价,加大导游服务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导游退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导游等级考试制度,增强等级考试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加强导游诚信管理,提升导游道德素质。加大导游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以院校培养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的导游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导游素质。以全国导游大赛为龙头,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导游职业技能竞赛和评比活动。加大优秀导游宣传力度,提升导游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 七、组织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相应的旅游人才工作协调机构,负责《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规划实施 把人才工作纳入旅游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各级政府、旅游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在本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细化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行动方案。对本规划提出的“重大人才工程”,要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 (三)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建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和年度评估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地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察,重点抓好中期评估和年度评估,根据需要开展专项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 运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旅游行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总结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营造旅游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