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2分,前苏联(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超过8吨的强辐射物泄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最高级别)的特大事故。 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30周年的祭日。近日,乌克兰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回顾与反思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核灾难。4月初,法制日报记者曾赴切尔诺贝利,走进这场灾难的核心地带,除了唤醒那沉重的记忆,更希望激发世人对核安全的再思考 □ 法制日报驻乌克兰记者 史天昊 当地时间25日晚,一场名为“苦难之星”的纪念活动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也就此拉开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核事故发生的那一年,玛利亚·洛兹宾39岁。灾难迫使她与成千上万的人一同背井离乡。然而6年前,她与家人又返回了曾经的家园——普里皮亚季附近的村庄,尽管这里并未完全摆脱辐射风险。 现在,她与自己的儿子一家一同生活在村庄里,和他们一起住在这里的还有大约160人。这片土地仍然是一个进出需要经过检查站的“禁区”,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方圆30公里的“禁区”仍然高度污染,不适合居住。 尽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过去了30年,可无论是因核事故而废弃的城市,还是受波及的百万民众,它的影响还远未结束。 人去楼空的城市 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往北大约100公里,就能到达“鬼城”普里皮亚季。 30年前这里是繁华的城市。普里皮亚季于1970年2月4日开始施工,与三公里外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同步建造,为的是给这里工作的高精尖人才提供一个完美的家园。城市依傍美丽而安静的普里皮亚季河。向导亚历山大向法制日报记者展示了事故发生前的影像资料,青少年在设施完善的室内游泳馆锻炼,夜晚的迪斯科舞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亚历山大说,这就是核事故发生前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30年后,这里是一座时间停止流动的“鬼城”。 许多建筑的入口,已经被树木掩盖。拨开树木走进去,小心翼翼踏上满是锈迹、摇摇欲坠的铁制楼梯,只见墙面已经剥落,水泥地面上都是沙砾和碎玻璃。 我们还见到了在各种切尔诺贝利图片中最著名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本来计划在1986年5月1日正式开放(“五一”在前苏联是盛大节日),但4月26日就发生了核事故。4月27日,公园特地开放了几个小时,主要是为了安抚城里的居民。数小时后,他们就接到了撤离的通知。 一位幸存者回忆:“载满人的大巴,排成长队驶离城市,就像巨大的甲虫,一公里一公里地缓慢行进。堵车堵死了。” 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30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仍是一块被隔离的污染区,那些经历了那场灾难并有幸活下来的人们依然不能返回家园。 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围半径30公里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然而直到2000年底,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才彻底被关闭。为消除事故影响的清理工作至今仍在进行,周边地区居民患甲状腺癌、白血病等病症的几率依旧高居不下。 根据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制定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清理计划,2010至2013年为第一阶段,完成核电站中的核燃料转移至长期贮存装置中封存;2013至2022年为第二阶段,完成核反应堆的封存;2022至2045年为第三阶段,降低核反应堆的辐射;2045至2065年才能拆除核反应堆,并完成核电站清除工作。 4月22日,乌克兰生态与自然资源部部长奥斯塔普·谢梅拉克在记者会上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经完全完成了核燃料封存工作。他说,“这些燃料暂时存放在特殊装置中,将在近期转移到长期封存装置里。”谢梅拉克称,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生态安全最高标准完成的,核燃料的封存将大大降低泄露风险。 核安全的警示与反思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了乌克兰半开放的旅游景点,游客在提前递交申请并经过严格审核之后可以进入隔离区参观,感受30年前静止的时光,反思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利用。 4月6日,时任乌克兰议长格罗伊斯曼在同G7各国驻乌大使开会时表示,核安全问题应该作为乌克兰当局优先处理的事项之一。G7各国驻乌大使认为乌克兰有必要在核安全领域与国际接轨,尽快通过有关核安全的一系列法案,例如《关于核能使用的国家监管法律修正案》等。格罗伊斯曼表示,已责成议会中负责能源燃料、核政治、核安全等领域的议员起草相关法案。 4月22日,“切尔诺贝利的教训——关注世界核安全”国际论坛在基辅召开。与会的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会上发言称,当今的议题在关注燃料和核能使用的同时,应该首先确保核安全领域上的控制,因为被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不仅是乌克兰人,而是整个人类。 记者在探访切尔诺贝利时观察到,核电站外部的纪念雕塑造型正是一只巨大的手托起一座核电站,意味着人类利用核能既要安全,又要和平。而核安全问题事关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全稳定,以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当满载记者的车辆离开时,车上开始播放一段事故前普里皮亚季的宣传片。片头响起前苏联那种熟悉的儿童欢快的歌声。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安全用核、和平用核的警钟要长鸣于每个人的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