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4日 07 版) 大国是国际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大国外交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取得理论突破、推进实践创新。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谱写新篇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日益彰显。着眼未来,我们应认真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积极承担中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深刻变化的新形势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外交取向,中国外交也不例外。首先应看到,中国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外交服从和服务于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但中国作为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又必须在外交上更加奋发有为。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的内外政策具有越来越大的溢出效应。 中国所处的亚欧大陆已成为当代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在亚欧大陆的西部,俄罗斯和美欧在乌克兰对抗对峙、在叙利亚危机中各有打算、在能源问题上相互出招。在亚欧大陆的东部,美国继续推进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联合日本、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并在地区安全机制问题上试图限制中国。 中国在发展问题上同世界休戚与共。在经济方面,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动力。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和自身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进入与发达经济体力量对比互有进退的盘整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南南合作和调整南北关系的有力促进者。但是,面对庞大而艰巨的全球发展任务,中国需要平衡目标和能力的关系,并根据轻重缓急决定战略优先顺序。 中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责任更加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新形势下又有新发展。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世界面临的新挑战,欧洲难民潮是旷日持久、不断深化的西亚北非危机的又一表现,埃博拉疫情凸显了防疫治病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网络、外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公域挑战更具广泛性和复杂性。中国在全球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还需要在方向、原则、机制、规章、实践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运筹帷幄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奋斗目标、理论建设和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逐步形成了新思路。 既高远又具体的奋斗目标。当前,中国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外交迫切需要能够连接内外的共同目标,这就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超越狭隘民族国家利益、国家间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和世界眼光,是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作为国际社会应为之共同奋斗的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抽象的、虚无缥缈的理念。习近平同志将其不断深化、细化,使之成为能够分步渐进实现的具体目标。 既前瞻又务实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优秀外交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架构。但是,外交事关国家利益,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应用性。因此,中国在外交理论建设方面特别重视近远兼顾和中外衔接,提出了“正确义利观”“结伴但不结盟”“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安全观”等,这些务实可行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既全面又有重点的战略布局。首先,中国外交是全方位的外交。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优化为重点,扩大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推进了同发达国家的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开展了元首外交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视野和胸怀。其次,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三个重点:一是大国关系。大国包括霸权大国、传统大国、新兴大国和地区大国。中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看待和处理各类大国关系。二是周边关系。习近平同志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政府在处理邻国关系中强调加强合作和管控分歧的重要性,努力做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保持地区稳定的平衡。三是地缘理念。中国根据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在地缘经济上建立了互利共赢的新平台,在地缘文化上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新渠道,在地缘战略上找到了扶正祛邪的新途径。 与时俱进的新实践 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与实践,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正在形成。 主动营造和平发展内外环境的鲜明特色。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强调和谐共处。习近平同志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一贯的,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色。中国过去以利用和平环境发展自己为主,现在更加强调和践行主动塑造和平发展的内外环境。同西方大国强调强权政治和军事结盟相比,中国更加强调安全和发展的互动关系,调动已积累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这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平等待人与平衡周全的良好风范。中国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以强凌弱。当前,在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新形势下,中国依然坚持且创造性地展示平等待人的外交风范,在更广泛的地域和领域推进公平、正义、平等外交。习近平同志在多边主场外交中注意中小国家的合理诉求,在多边客场外交中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协同合作,实实在在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中国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体制又使我们在外交上强调政治解决和照顾各方利益。同各方面都讲得上话,使中国在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的劝和促谈中独树一帜,同西方大国的急功近利和单方施压形成鲜明对比。 充满自信与敢于担当的恢宏气派。中国通过积极参与重大全球和地区事务,向世界展示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在促进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埃博拉疫情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倡导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评。此外,中国还通过大型外事活动向世界展示国家实力和能力,展现了中国外交的自信和担当。 应对挑战的新努力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面临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挑战。我们要在成绩中看到问题、在机遇中看到挑战,努力做到化危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