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9日 05 版)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美国封锁多年的古巴,到底是怎样的状况?面对“松绑”,古巴人的反应是什么?因为采访,有机会在这样的时刻走近古巴,身临其境,在细节里感受,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尽管早就身处手机一刷、全球通达的年代,但这样的便利并未惠及古巴。票务网站相当多,但前往哈瓦那的航班却相当少。键入“Cuba”,出现在搜索前列的,都是位于美国的密苏里、新墨西哥、伊利诺伊、阿拉巴马以及纽约州等地名为“Cuba”的小镇。 订房的过程更加曲折,光是美国代表团就订走1200个房间,这让接待能力有限的哈瓦那一房难求。费尽周折,总算想到刚刚进入古巴的“空中食宿”网,可由于哈瓦那房东多数上网不便,租赁信息更新缓慢,几天之后才回复。 等终于找到空房,付款时才发现,只有美国账户才可预订古巴的房间。有人说这仍然是根据美国相关法案做出的规定。不得已,找了美国朋友才解决问题。 人还没到哈瓦那,就已提前感受封锁政策带来的诸多不便。根据美国相关制裁法案,跨国企业如与古巴存在商业往来,在美业务将受影响。也正因此,许多企业都不得不在美古市场之间选边站,结果自不待言:无论是酒店、网络乃至日常消费品,在古巴都是稀缺货。物品稀少的货架,让人感觉回到了40年前的中国小镇。 这一切,都发生在奥巴马访问之时。也正因此,当美国政府宣布一系列对古巴松绑的政策时,古巴人并没有太大的兴奋:如果不能全面解除封锁,这些政策能有多大意义呢? 夹在美苏霸权中间,曾让古巴失去了很多开放和发展的岁月。尽管奥巴马在哈瓦那演讲时称是为“埋葬冷战”而来,更有人将其古巴之行比作尼克松当年的“破冰之旅”,但事实上,从订机票和酒店的不便就能看出,冷战时代的遗产仍未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奥巴马在古巴还是大谈“人权问题”,对古巴内政横加指责,以至于和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的记者见面会火药味十足。 有人因奥巴马访古想起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回溯历史,那之后中国的发展并非西方一开始所预料。借由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确立了自身的特色,并成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为东方与西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何相处,贡献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有的时候,冷战思维比冷战遗产更可怕。一个国家的前行历程,从来都是本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而非外部强加干涉的结果,政经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不应成为两国交流的障碍。冷战结束已25年,既然是为“埋葬冷战”而来,那就应当破除冷战思维,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态面对过去的对手。过时而粗暴的封锁,只会给古巴人民带来不便,也令美国依然不能彻底放弃冷战思维。 当今时代,国际关系格局已与过往不尽相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追求本国利益时,理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无论对于古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还是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合作进程,这都应是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