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记者 赵阳 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三亚宣言,宣示要打造面向和平与繁荣的国家命运共同体。前一日的上午8点,熟悉的鸣笛在中国西双版纳关累港再次响起,中老缅泰第44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编队出发。 2011年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正式启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四年多来,联合执法令湄公河这条“黄金水道”复兴,国际航运全面恢复,赢得沿岸商家、船家等民众的赞誉。 如今,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之下,区域安全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 国际航运全面恢复 3月24日中午,当记者电话联系上陶志红时,这位在河上跑了十多年运输的老把式——货船“龙鑫8号”的大副,正在关累码头为出发做准备。两年前,记者赴关累港采访时,结识了这位在湄公河上的“跑船人”。 关累港是沿澜沧江南行的最后一个中国港口,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出中国便称之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流经中、老、缅、泰、柬、越六国,是亚洲唯一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 在“10·5”案件发生之前,澜沧江——湄公河景洪港贸易额达到7.8亿元,占西双版纳州进出口贸易的22%。 装货,从关累到泰国清盛,卸货;再装货,从清盛返回再卸货。日复一日,日子似乎显得冗长且单调。可是,对已经在河上“漂”习惯的陶志红来说,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每年五六万元的收入,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可是发生在几年前的“10·5湄公河血案”让陶志红的这个梦想一度变得十分遥远。 “10·5”血案之后,在纠结中陶志红上岸了。 “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谁还敢跑?”陶志红对记者说。“10·5”案件之后,这条航道上有100余条中方船只停运,1200名船工和600码头务工人员失业。 陶志红的家离澜沧县城不远。回到家后,他决定再也不跑船了。在家的日子里,他帮着年迈的父母种地,闲下来的时候和村里的兄弟们“吹吹牛”,讲一讲湄公河上的新鲜事。 “有时我会梦到自己还睡在船上……”陶志红说。 2011年12月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次巡航后,有39艘船恢复运输;2012年3月25日第二次巡航后,有48艘船开始航运……一条条的好消息通过广播、电视传到了陶志红的耳朵里。 在第五次巡航之后,原来的船老板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说“江上有警察了,安全了。” 2012年10月,陶志红回到了关累港,回到了“龙鑫8号”。“开船的那一天,我们放了一挂鞭。”就这样,陶志红又开始了跑船的生活。 关累港重新又热闹了起来。港口附近的餐厅、宾馆、商店里聚集着四面八方的人。在陶志红的眼里,“10·5”案件带来的阴影逐渐消退,船运已经基本恢复了案件发生之前的航运水平。 全面护航澜湄新合作 依旧是那条江,陶志红现在的心情好了许多。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在江上能看见巡航船,我们就按一下汽笛,算是问候一下。”他说,如果能这样平安下去,自己就能在景洪买下房子了。 如今,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实现每月一次的常态化运行,除了四国船员和商家,沿岸各界人士也对周边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充满信心。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著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从单一的联合巡逻发展到与联合查缉、联合搜救等方面,湄公河流域安全形势得到了显著改善,相关河段范围内犯罪事件逐年减少,一度停顿的湄公河船运业已全面恢复,黄金水道已经恢复繁荣,带动整个流域经贸和旅游业发展。将多边区域执法安全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现在新建立的澜湄合作,中国东盟地区执法安全合作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提供了一个新样板。 链接 “数”说中老缅泰联合执法 ◆已实现每月一次的常态化运行 ◆中老缅泰已联合出动执法人员6478人次 ◆出动执法船艇317艘次 ◆在金三角重点水域及地段开展水陆联合查缉4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