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的太平洋三陆冲海域发生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9.0级地震,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共造成18457人死亡、失踪,近40万栋住宅受损。而地震引发的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更是被称为“第二切尔诺贝利”之殇,灾害影响深远。 今年3月11日是东日本大地震5周年,近日本报驻日本记者赴当年受灾最为严重的岩手县大槌町、宫古市进行采访。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 □ 本报驻日本记者 冀勇 作为一名幸存者,48岁的渡边从“3·11”地震海啸中活了过来,但是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还有其家族在当地居住了13代的老宅。尽管距离一切重回正轨还差得很远,但是人们的生活还得继续…… 距离那场大地震已经整整5年的时间了,虽然日本政府共投入了26兆日元(约合1.5兆人民币)用于灾区重建,但从近期公布的人口恢复、基础设施重建、经济复兴等数据看,灾后重建可以说是进展缓慢。 住在临时住宅处境悲惨 据日本政府复兴厅近日公布的数字显示,因为灾区民众对核污染心存顾虑、公营住宅建设缓慢(截止2016年3月预计完工59%)等原因,截止2015年12月震区灾民仍有18万人处于避难状态,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仍居住在震后的临时住宅中,境遇十分悲惨。作为“3·11”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福岛县,截止2月23日仍有近10万人处于避难状态,其中半数灾民因为恐惧核污染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东京、埼玉、新潟等外县避难。 而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和日本数据库3月1日公布的地震灾区经济统计数据看,灾区的经济重建前景也非常黯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地震灾区农地复耕面积仅为震前的74%,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地福岛县的情况尤其严重,农地复耕面积仅为震前的33%。而在渔业方面,受海啸破坏的岩手、福岛、宫城、千叶等7个县共319个渔港中,仅有233个渔港完全恢复功能。工商业的情况也很不乐观,震后5年中灾区企业共倒闭1898家,而这一数字还正以每周2、3家的速度在增加。 在严峻的经济数据的表象之下,人口的持续减少成为灾区重建无法逾越的一道难题。日本近期公布的2015年国势调查结果显示,受灾最为严重的福岛、宫城、岩手三县的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18万,而“3·11”地震后人口流出呈现加速之势。 核污染消除至少要40年 其实更可怕的,是地震引发的核事故。 佐藤贤治所住的街区距离核电站事故约60公里。由于过分忧虑,她甚至起了麻疹。 这位48岁的幼儿园工作人员说:“政府发言人总是说不会对健康产生即时的影响,他没说10年、20年之后。”她说:“生活在这里不会真的没事,但是我们住这儿。” “3·11”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3号机组建筑先后发生氢气爆炸,而2号机组的核反应炉外壳被核燃料融化,导致大量核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和地下水中,造成了大范围的核污染灾害。 关于核污染土壤的处理,日本政府的处理方式是将土壤暂时分散存放在福岛县各地,然后在福岛县双叶町等地建设“中间储存设施”进行集中存放并通过分离作业对土壤进行净化处理。但日前日本环境省公布的情况显示,因为预定建设“中间存储设施”的各地方自治体和民众强烈反对,此项作业进展缓慢,目前能够用于存放污染土壤的用地仅能满足1%的需求(总量约有2800万立方米)。 此外,因为1至3号机组均发生氢气爆炸和反应堆外壳融化的问题,反应炉内的情况无法掌握,回收已经融化的核燃料棒在技术上面临很大难度。同时,因为核燃料棒极有可能已经因为高温融化并陷入核电站地底,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东京电力计划在核电站周围地底构筑一圈冻土层以阻挡地下水流入电站底部,但此项作业目前也因为技术原因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分析认为,尽管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宣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已经处于可控状态,灾区核射线处于安全水平,但核污染的消除及核电站机组的善后、关停作业仍面临诸多困难,预计要彻底消除影响至少需要40年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