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只有联合才能应对严峻挑战”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孙燕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15
摘要:当今世界的各类危机,早已不再能单凭一己之力解决。对未来危机破坏力的担忧,对各国携手应对危机的呼吁,贯穿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下简称慕安会)的各项讨论。 2月14日,为期3天的慕安会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落下帷幕。“无限的冲突,有限的能力”——现有

当今世界的各类危机,早已不再能单凭一己之力解决。对未来危机破坏力的担忧,对各国携手应对危机的呼吁,贯穿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下简称慕安会)的各项讨论。

2月14日,为期3天的慕安会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落下帷幕。“无限的冲突,有限的能力”——现有全球战略环境和秩序的种种弱点,成为此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包括约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70多位外长和防长在内的约600名代表,围绕欧洲难民危机、叙利亚危机、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传染病等关乎全球稳定与安全的议题,分别展开了讨论。

“过去一年是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挑战最严峻的一年”

“无边的危机,鲁莽的破坏者,无助的守护者”——成为今年慕安会发布的《2016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报告综合了过去一年全球主要智库的研究成果,梳理了2015年国际安全的主要发展和挑战,并对全球局势表示担忧。报告称,过去一年是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挑战最严峻的一年:欧洲的安全秩序面临危机、叙利亚战火正酣、圣战组织的恐怖活动令全世界处于恐慌之中;此外,席卷欧洲的难民危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健康政策也是报告阐述的重点。

慕安会主席伊申格尔在会议期间发表讲话表示:“全球战略环境和秩序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他强调,当今世界,各类危机同时爆发,正在超越人们现有解决危机的能力,从根本上危及现有各项外交成果,“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应对这些迫在眉睫的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议程负责人安雅·卡斯佩森撰文《我们是否面临第二次冷战》,对现有国际安全局势表示担忧。她说,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代理战争、间谍互换、国家间互相威慑等话题于冷战后再次频频出现,由政治控制驱使的经济制裁再次成为一些国家维持“秩序”的手段。她认为,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讨论,最终应该给那些制定解决和预防危机冲突方案的机构以启示,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信心,鼓励各国积极采取政策行动,以期全球局势的平衡稳定。只有通过这种透明的合作方式,才可以令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们高瞻远瞩,避免冷战局面的重现。

2015年的欧洲可谓多事之秋——英国脱欧纠结、欧洲难民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由此,人们产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能否持续发展下去的疑虑。对此,德国慕尼黑大学应用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维尔纳·魏登费尔德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信心。“欧洲一体化进程能够继续,但欧盟内部必须推进更多改革,尤其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政治框架,继续发展制定共同的安全政策。”

针对乌克兰问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上发言表示,维护欧洲安全需要加强防御与对话,其中对话尤其重要,特别是各方分歧不断加深的问题,对话可以增进战略稳定性,增强透明度,并降低发生意外的危险系数。他强调,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北约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北约寻求与俄罗斯建立一种更具建设性、合作性的关系。”

面对难民危机,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直言,欧洲民众正对欧盟机构等应对危机的能力失去信心,这是欧洲面临的一场重大危机。对此,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呼吁找到一个“欧洲答案”,即欧洲国家共同应对难民潮,并逐渐在内部建立起统一的避难机制,同时采取措施减少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那些真正有避难需求的人身上。

“应对全球挑战需要彼此支持,搭建更具包容性的秩序框架”

创始于1962年的慕安会本是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内部的年度会议,讨论欧美关系和欧洲安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健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慕安会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演变成一个国际论坛,议题逐渐转向全球安全问题,与会者也逐渐扩大到西方阵营以外的国家首脑、高官和智库人员。1995年俄罗斯首次参加这个会议。1999年中国也应邀参会。慕安会尽管提高了开放度,但其西方中心论的安全观并未改变,每次会议的年度《慕尼黑安全报告》都将西方面临的安全问题置于全球安全问题中的核心位置,并以此主导会议的讨论方向。

中国的发展成为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关注的重点。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慕安会“中国与国际秩序”论坛上指出,中国人讲的“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同时还是改革的参与者。中国针对现行国际秩序有缺失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中国提供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

傅莹说,中美在世界事务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需要彼此支持。然而,中国不可能全盘接受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我们反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长期排斥和压制,我们主张共同安全,不赞成用排他性的同盟体系再次分割世界。世界需要改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彼此,至少应尝试搭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秩序框架,最大限度地容纳各种利益需求和理念,就像搭建一个共同的屋顶”。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中国几十年以来一直坚持不结盟政策,希望看到一个“多极”的国际秩序。中国支持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制,作出了很大贡献。西方不应将中国神秘化,同任何国家一样,中国有自己的利益。现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主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就是例子。

(本报慕尼黑2月14日电)

责任编辑: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