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是20多年来法国乃至欧洲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其影响不啻于美国的“9·11”事件。可以预见,法国政府将会调整其反恐政策与战略,多方面加大反恐举措,以进一步提升其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 内忧外患形势严峻接连修法难挡恐袭 法国遭受伊斯兰恐怖主义袭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巴黎百货公司连环爆炸案、“豺狼”卡洛斯炸弹袭击、巴黎地铁爆炸案等一系列由国际恐怖组织策划实施的袭击之后,法国开始大刀阔斧地从立法、司法和执法领域改善和提升其反恐能力。1996年后的16年间,法国本土没有发生过一起恐怖袭击,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成功抵挡住“外来”恐怖主义的袭击,殊不知恐怖主义“内患”却在悄无声息地滋长。尽管早在1996年,法国本土的极端分子就已经开始了伊斯兰“圣战”活动,试图在北部城市里尔举行G7峰会时制造爆炸袭击。 2012年,自称“基地”组织成员的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穆罕默德于12天内在法国南部连续杀害7人。法国举国震惊,蓦然察觉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已然成形。2014年,曾效力于“伊斯兰国”的法国人迈赫迪持冲锋枪闯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犹太博物馆,开枪打死4人。这两起“独狼式”恐怖袭击分别促使法国政府出台《2012年安全与反恐法》与《2014年反恐法修正案》。前者针对在国外实施恐怖活动或参加“圣战”训练的法国人提起诉讼;后者新增“个人恐怖行为罪”,规定嫌疑人采取恐怖袭击之前,可依据其私藏武器或爆炸物定罪。2015年年初,《查理周刊》恐袭案后,法国政府于1月与4月先后两次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反恐情报搜集与军队巡逻常态化;5月通过旨在加强反恐监控的情报工作法案;10月又出台新规定扩大执法人员对疑似恐怖分子的临时搜查权。 法国本土极端分子成恐怖袭击新隐患 导致这次巴黎恐袭血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国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外部恐怖势力与本土极端分子的勾结、难民潮中恐怖分子的渗透、情报搜集与监控不到位、日常交通安检不严格等。在上述众多因素中,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格外受人关注,那就是法国本土极端分子引发的恐怖主义威胁。巴黎恐袭案中已被法国警方确定和披露的4名嫌疑人都是法国本土极端分子,这意味着法国同时面临恐怖主义“内忧”与“外患”,反恐形势异常严峻。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1000名法国人曾参与或涉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圣战”活动,有200人已回国,这些极端恐怖分子将会对法国安全造成巨大隐患。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法国长期以来接收了大量来自北非、西非等前殖民地的移民。法国超过6500万人口中有10%是穆斯林,是欧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法国本土极端恐怖分子的产生,目前很多观点都把问题归咎于穆斯林移民融合政策的失败。但法国记者汤姆森在其近日出版的新书《法国“圣战”》中却揭示了不同的原因:受访的所谓“圣战分子”大多与穆斯林群体并没有来往,也很少上清真寺。他们几乎都是透过网络接触的伊斯兰极端思想,被ISIS“锻造”历史的口号所吸引,赶赴叙利亚参与“圣战”。 发挥社区民众力量应对恐怖主义挑战 预防本土化恐怖袭击,不仅对法国、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潜伏在普通民众中有极端思想的恐怖分子常很难识别,而社区反恐恰好能在这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曾说:“民众最能感觉社区里出现的一些不同寻常的问题。社区居民可以成为反恐情报的重要来源。”社区反恐不是简单地利用社区搜集反恐情报,而是通过建立政府与社区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使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反恐斗争中。 实际上,在“9·11”事件之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已经逐步推行了以“社区反恐”为主体的“全民反恐”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内容包括:政府与重点社区加强联系,即时调整反恐策略;建立相互信任的警民关系,加强警方的情报搜集;推行举报机制,鼓励民众报告涉恐可疑情况;加强反恐培训,增强居民的遇恐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公共机构与社会团体对潜在极端分子精神疏导等。在上述国家,“社区击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反恐理念。 与具有市民自治传统理念的英美国家不同,法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反恐战略制订上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刚性打防策略,而忽略了普通民众的作用。回顾法国近几年的反恐举措,从立法、司法、执法、情报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加大预算、增配人员、提升装备,看似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却仍未能阻挡巴黎13日发生的恐怖“大屠杀”。法国反恐实践证明,仅仅依赖严格法令、情报及国安力量并不能有效瓦解本土恐怖分子产生的威胁。法国反恐,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也应是普通民众共同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