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俄罗斯零售业新政初观察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6
摘要:俄罗斯零售业新政初观察 2007-2-5 来源法制日报 整治小摊贩市场 推行新移民政策 俄罗斯零售业新政初观察 环球看点 本报记者 赵阳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新出台的移民政策和零售业改革正式启动,短短两周时间,在俄国内及周边地区均引发了连锁反应,同时因涉

 




俄罗斯零售业新政初观察

  2007-2-5


来源法制日报

整治小摊贩市场 推行新移民政策

俄罗斯零售业新政初观察

环球看点

本报记者 赵阳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新出台的移民政策和零售业改革正式启动,短短两周时间,在俄国内及周边地区均引发了连锁反应,同时因涉及一批在俄华商的命运,在中国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新颁布的商业零售法令,涉及到各项利益的权衡取舍。一方面是俄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进入关闭倒计时,包括华商在内的百余万在俄从事零售业的外国商人的前途不明朗;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已相当依赖这些外国人为主的零售市场,更有大批在俄的非法移民今后将去向何方的问题。连日来,俄新政实施以来面临的种种难题困扰着俄罗斯的上上下下

俄政府处于两难境地

  俄罗斯零售业新政正式开始实施已两周有余了。外国商贩包括一批华商在内,在俄练摊做买卖,都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然而,新政实施仅两周,却出现了一些俄政府出台新政的初衷始料未及的情况。原来为了配合新移民法的实施,莫斯科率先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在各个经济领域吸引和使用外国劳工所涉及问题的指挥中心。1月18日,根据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签署的命令,莫斯科市政府一些主管部门被责成在2007年1月25日之前对该指挥中心关于审查莫斯科市内吸引外国劳工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工作计划提出建议。随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居民就业中心为外国劳工及其雇主开设了30余个咨询站,专门向劳务市场的参与者们介绍有关的新规定。
  而新颁布的商业零售法案,因涉及到各方利益,在俄各方引起广泛争议。
  1月29日,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杜马议员率先请求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延长外国人在市场上从事零售工作的期限。该市杜马称,他们还向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卡米勒·伊斯哈科夫和俄罗斯政府发出了这一请求。
  据悉,在送交的报告中,乌苏里斯克市杜马议员和当地政府官员还请求将外国商人在零售市场40%的比例保留到2007年12月31日。
  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俄罗斯政府颁布的从4月1日起完全禁止外国人在市场上从事零售业的命令很有可能会推迟执行。俄罗斯政府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日前主持政府会议,对1月15日开始实施的外国人在零售市场中所占份额限制在40%以内的命令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审议。之后一天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首次做出了政府命令有可能会推迟执行的表示。他说,“如果我们发现有什么危险,政府将有可能下令将4月1日的期限延长”。政府不允许出现商品脱销,不会毫无依据关闭市场,也不会容许由此引发的物价波动和上涨。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在杜马发言时称,最近10年俄罗斯市场交易额在零售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减少了20%,但是,暂时还无法完全脱离市场。
  俄《生意人报》报道,由于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1月15日起正式生效,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中最现实的一项内容就是政府调节外国人在市场上工作的法令,从4月1日起外国人将不能在市场上从事零售业。布拉戈维申斯克当地市场上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减少,但该市的移民局和市商业中心以及州政府却明确表示正在讨论该法令,并且正在制定统一政策,不会让中国商人完全消失。
  文章中说,布拉戈维申斯克中心市场上外国人占经商总人数的33%,这符合从1月15日至4月1日过渡时期允许的不超过40%的额度。截止到2007年1月1日的资料表明,共有1800多名外国人在阿穆尔州的商业领域工作。从4月1日起外国人按规定零售市场上完全消失,但该市商业中心经理谢尔盖·兰金说,计划将中国人转为从事商业批发或者为中国商人在商店里辟出经营场所。

俄出台新法目的何在

  俄罗斯目前非法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俄罗斯联邦移民局的统计,当前在俄罗斯1.5亿人口中有1000万到1200万外国人在工作,其中700万是非法的。在非法移民中,20%从事批发零售贸易。
  近年来,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俄罗斯经济不断增长,但居民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俄政府一直认为非法移民不仅抢了本国公民的劳动岗位,更影响了俄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还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新出台的移民政策和零售业改革正式启动,其中《关于外国人在俄联邦法律地位的条例》的修正案尤为引人关注。该法规定,俄罗斯政府将从2007年开始逐步减少外来劳动力,2007年可免签证赴俄工作的独联体国家公民配额数是600万,需签证赴俄工作的其他外国公民配额数为30.8万;从1月15日起,禁止外国公民在俄从事酒类和药品零售业务,到2007年4月1日,在帐篷和露天市场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外国公民人数不能超过现总量的40%;到2007年年底降至零,届时将不再允许外国公民在帐篷和露天市场从事零售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巴锦新认为,在俄罗斯,相当一些非法移民在从事商品零售业,因此俄出台零售业管理方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清理零售市场之机,达到限制非法移民的目的。此外,俄罗斯居民生育率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俄市场劳动力不足,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根据新政,2007年,赴俄工作的独联体国家公民配额数是600万。面对600万的移民,首先就有一个安置工作的问题。这样的话,整顿俄罗斯国内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可以给新入的俄罗斯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安定良性的商业环境以及健康适用的生活日用品。
  巴锦新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俄罗斯对零售业的整顿其实也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俄一直在治理灰色清关,比如封摊位、拉货等措施,但是成效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俄从零售业下手,整顿商业秩序,以抑制灰色清关。在俄华商应该看到,俄已经度过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一些特殊的作为经济补充形式的交易方式必将被取缔。
  巴锦新博士认为,目前出台这样的政策对保护其本国利益自然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如果取消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权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货源必须进入正规商场,而进入正规商场的货物必须出具海关报关单,这就迫使外国商品必须通过白色渠道进入俄罗斯,灰色清关将得到根本遏制,这是釜底抽薪之举。

记者观察

华商聚集之地———切尔基佐夫市场

    说起莫斯科的自由市场,不能不提到切尔基佐夫市场。有人说,在俄罗斯,中国人最集中的地方是莫斯科,而在莫斯科,中国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切尔基佐夫市场。这里也是俄罗斯外国劳工最密集的地方。
  切尔基佐夫市场位于莫斯科市东部近郊,占地超过20公顷,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部形成了按商品类别、种族等多个因素分割交错的区块,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总人数据估计约为8万人左右。市场里的中国人主要以福建人、浙江人、东北人居多,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国的县城和农村,主要以批发服装、鞋帽及工艺品为主,由于产品档次普遍偏低,经营一般面向莫斯科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消费群体,也有少数经营中国调料和食品,满足当地的华人及东南亚侨民需要。
  其实,像切尔基佐夫这样的市场,在俄罗斯的其它城市同样存在,基本上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自发形成。这些市场的存在虽然为俄罗斯居民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社会治安问题。
  市场内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比如打扫卫生的人来自中亚地区;高加索地区的人负责装卸货物;俄罗斯人负责市场的治安。不同的利益集团常常为了各自的利益发生纠纷,甚至刑事案件。
  据俄媒体报道,这些自发形成的露天市场往往成为治安的“死角”,不仅大量非法移民在此经营,而且所售货物大都分也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市场的。在新法规颁布后,莫斯科市消费者市场服务局局长弗拉基米尔·马雷什科夫1月16日对外界宣布,将从今年7月1日起,莫斯科将分阶段关闭市内最大的切尔基佐沃市场,到今年年底前所有不固定式的商业经营点都将撤出。
  莫斯科市东部行政区区长尼古拉·叶夫季希耶夫表示,市场迁出后,在当地将开始兴建大型住宅区,以及各种社会设施和体育基础设施。

专家连线

整顿移民和市场是俄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迄今为止,俄罗斯的自由市场是一直按照1992年的贸易自由令在运作,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通常认为的“灰色清关”就是不规范的商业行为之一。
  “灰色清关”是指俄罗斯本国一些官商勾结的“通关公司”,帮助进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税率进入俄罗斯市场。即货主跟清关公司签一份运输协议,由清关公司负责把货物运到货主在俄的仓库,货主的报关费已经包含在所付的租借费中,清关公司跟俄海关方面办理手续。通常情况下清关公司通过飞机或卡车运货,即“包机包税”和“包车包税”。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各地市场商品供应极为紧张,俄政府从国外大量进口商品,大批中国货物涌入俄市场。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海关委员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方式手续简单、货量不限、税率比正式通关要低。可以说,在同俄交易中,货主走一些清关“捷径”,离不开当时俄政府的支持。数十年来,俄在同土耳其、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贸易实践中也都广泛使用“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贸易中,进口商表面上节约了成本,但由于拿不到正规报关单据,商品权属不得不陷入法律保护的“真空状态”。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市场机制不完善而又政出多门的国家里,许多政府部门都有执法权,没有任何报关手续的中国商品动辄就会成为某个“强力”部门行使职权的“牺牲品”,一旦遭遇查处,很可能钱货两空。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非规范的自由市场必然走向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采取铁腕整顿市场。俄政府加大了在经济领域的治理整顿力度。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在海关工作部务会议上强调,整治灰色清关是2005年俄海关工作的重中之重。自今年1月15日起,俄海关对“包货”进口实施严格监控,要求就地按商品分包,以防止虚假报关,并强令海关自今年起每年将5%至7%的灰色进口纳入正规渠道;第二,这种市场游离于主流经济之外,导致政府无法对产品的质量、价格、进货渠道进行有效的监控,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自由市场的现金交易方式,导致大量税收的流失。目前俄罗斯有超过6000家市场,其年交易额1万亿卢布,政府的税收损失极其惨重;第四,市场往往是各种社会势力汇聚之处,极易滋生各种刑事犯罪;第五,目前俄自由市场的经营者大都以外来移民为主,极易在当地主流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受到排斥和限制。
  俄罗斯目前非法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非法移民问题已经让俄政府深恶痛绝。据俄经济贸易和发展部专家估算,俄罗斯每年约需100万劳动力,但非法外籍劳工竟达1000万至1200万,其中只有100万人正式获得了在俄工作许可。俄政府认为这些非法移民不仅抢了本国公民的劳动单位,更影响了俄经济工作的正常发展,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上的种种原因,使得俄罗斯政府痛下决心,动真格整顿外来移民和市场秩序,希望此举能够建立一个有序的移民和市场体系。
  巴锦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纵深阅读

俄新移民法波及近邻

   吉尔吉斯 效法俄罗斯出台禁商令

  2007年1月15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移民和就业委员会主席艾古利·雷斯库洛娃宣布,吉政府已签署法案,对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员在吉从事批发、零售贸易加以限制。
  根据新法案,自2007年4月1日起,吉政府将完全禁止外国公民在吉各类集市上从事批发、零售贸易。而在商贸中心、超市等固定商贸场所中的外国经营者比例也不得超过10%。此外,吉政府将从4月1日起加强对外国经商人员的签证和许可证发放管理,超额招收外国公民的经营单位将被追究责任。
  据吉媒体报道,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吉失业率高达17%,因此政府在此时出台限制外国公民经商法案并非偶然,原因在于吉希望通过此举来摆脱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吉为了化解俄罗斯“禁商令”带来的压力。俄罗斯新版《移民登记法》和《外国公民在俄罗斯法律地位法》已于1月15日生效。而根据吉国家移民和就业委员会公布的材料,目前在俄打工的吉公民约有28.3万人,4月1日俄罗斯新法实施后,其中10万人将失去工作。
  吉议员库巴内奇别克·伊萨别科夫担心,吉公民自俄回流将使众多吉家庭失去收入来源,令国内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导致盗窃、抢劫等各类犯罪激增。

  乌克兰 新移民法使乌俄关系紧张

  乌克兰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杰希察当天宣布,他们已向俄罗斯外交部递交照会要求俄罗斯解释新移民规则中关系到乌克兰公民的条款。
  他说:“我们希望新移民制度只适用于那些赴俄罗斯务工的公民,但是我们却收到了许多探亲、休假、出差的人士投诉,俄罗斯要求他们完全和劳工移民一样进行登记,而根据2004年签署的俄乌协议,两国公民可以不经签证在对方境内居留90天。现在任何人都没有废除这一协议。我们正在等待俄罗斯外交部的书面答复。”
  乌克兰地区党议会党团副主席哈拉也表示,新移民法不仅使本就与俄关系冷淡的乌克兰西部远离俄罗斯,还使与俄关系一直较好的乌克兰东南部受到影响。
  此外,独联体国家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也对俄新移民法表示出了不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长祖胡罗夫表示,俄罗斯今年分配给塔吉克劳工移民的数额仅为60万人,这远远不够,他希望俄罗斯政府能将配额增加1/3,达到每年80万人的规模。哈萨克内务部官员图克塞托夫也已证实,哈萨克劳工已开始陆续离开俄罗斯回国,当局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资料

  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截止到2006年初,俄罗斯有5800个市场。在市场从业的120万人中个体工商业者占76%,从事类似经营的个体户占19%,法人占3%。俄罗斯60%的市场(3500个)属于混合型。
  市场销售在俄罗斯产品的总销售量中占15%,非食品类商品市场销售的占该类商品总销售量的23%。俄罗斯市场上销售的禽肉类食品占总销售额的40%,蔬菜类占总销售额的44%,土豆占总销售量的一半,浆果销售量占将近一半,鸡蛋销售量占20%,针织品和缝纫品占60%,皮毛制品占60%,鞋类占56%。

 

   链接

685/683号政府令要点

  2006年11月11日和15日,俄总理签署第665和683号政府令,在使用外来劳动力方面加以限制。政府令规定:
  1.2007年可免签证赴俄工作的独联体国家公民配额数是600万,需签证赴俄工作的其他外国公民配额数30.8万。
  2.从2007年1月1日起,禁止外国公民在俄从事酒类和药品零售业务。
  3.从2007年1月15日到2007年4月1日,在帐篷和露天市场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外国公民人数不能超过现总量的40%;到2007年底降至零,届时将不再允许外国公民在帐篷和露天市场从事零售业。
  俄政府称,今后还将陆续出台新的补充规定,对雇佣非法移民的业主将予严惩。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