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尼克松水门事件证词或将解密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5
摘要:法治周末 尼克松水门事件证词或将解密 1975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花费11个小时,用了两天的时间,向调查“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的联邦大陪审团提供证词。但是时至今日,事件发生36年后,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 大陪审团诉讼记录通常都需要保密。
法治周末


尼克松水门事件证词或将解密

  1975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花费11个小时,用了两天的时间,向调查“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的联邦大陪审团提供证词。但是时至今日,事件发生36年后,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

  大陪审团诉讼记录通常都需要保密。而白宫司法部此前一直反对解密此证词,理由之一是保护证词所涉及的人物隐私。

  现在,也许是个转机,公众可能有机会知道36年前尼克松究竟对大陪审团说了什么。7月29日,美国联邦地方法官兰伯斯(RoyceLamberth)下令,将尼克松就“水门事件”向大陪审团提供的秘密证词公布。

  据路透社报道,兰伯斯的这道命令是应历史学家库特勒(StanleyKutler)等人的请求而作出的。他们要求将尼克松在1975年6月23日、24日所作的证词解密。

  由于美国政府仍有机会上诉,证词暂时还不会立即公布。白宫司法部表示,政府的律师正在研究这一裁决。

  水门事件:尼克松自食苦果

  “水门事件”,是美国200多年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腐败行为,对美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对美国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

  该事件的发生与1970年成立的一支跨机构特别小组直接相关。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如火如荼,尼克松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而最初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通过特殊手段应对所谓美国国内颠覆组织的威胁。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开始刊登《五角大楼文件》。7月,为了对付泄密者,白宫成立了被称作为“管子工”(ThePlumbers)的特别调查小组。

  1972年是总统大选年,尼克松想要争取连任。他手下的人员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收集对手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的政治情报上。

  “管子工”小组的一些成员进入到尼克松竞选连任的委员会。该委员会新的安全协调人、前中央情报局人员詹姆斯•麦克德(JamesMcCord)受命前往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装置窃听器。

  1972年6月17日凌晨,包括詹姆斯•麦克德在内的5名白宫“管子工”偷偷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被值勤警察当场抓获。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由此爆发。

  从一开始,尼克松班子就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白宫一方面公开表示,这只不过是一场平常的盗窃案,不值得关注。而另一方面,尼克松则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将这件丑闻掩盖过去。相关人员开始销毁记录,以免留下对尼克松政府不利的证据。

  到了8月29日,尼克松满怀信心地对外声称,白宫已经对水门入室行窃案作了彻底的调查,确认自己的政府中没有人卷入到“水门事件”之中。

  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

  1973年3月23日,案件宣判时赛里卡宣读了被告之一麦克德的来信。信中指责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水门事件”的关系。麦克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

  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1973年4月17日,尼克松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他接受了顾问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的辞职,并宣布解除迪安的职务。

  然而尼克松一口咬定他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选择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考克斯为“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

  后来调查中心转向参议院,开始由该院总统竞选活动特别委员会(由参议员小欧文领导)举行由电视播放的公众听证会。欧文委员会根据证词判定白宫和竞选委员会成员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总统直接卷入掩盖活动。

  1973年7月16日,前白宫工作人员巴特菲尔德揭露:在总统办公室的谈话都录了音。考克斯和欧文委员会立即(7月23日)票传录音带。尼克松以行政特权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交出。

  当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时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问题的录音带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总统文件的协定作为交换条件。考克斯拒不接受这个建议。

  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总统命令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除特别检察官的职务。理查森和副部长拉克尔肖斯宁肯辞职也不执行这个命令。最后考克斯的职务是由副总检察长解除的。

  群众抗议的怒涛迫使尼克松于10月24日交出了录音带。但赛里卡要的是9盘,他只交出了7盘。白宫声称另外两盘根本就不存在。

  1974年5月20日,赛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别检察官贾瓦斯基提交其他的录音带。7月27日至30日期间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案。8月5日总统提交3盘录音带的文字本,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总统与掩盖活动有关。

  因此尼克松在国会里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辞职,次日上午11时35分离开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调查记者将总统拉下马

  对于“水门事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曾评价说,20世纪70年代,调查性报道风行于美国新闻界,肇始者是《华盛顿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Bernstein)。

  1972年6月,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秘书长卡利法诺给《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HowardSimons)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他水门办公大楼民主党总部遭人窃听的事情。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西蒙斯马上派艾尔雷德•刘易斯(AlfredE.Lewis)和鲍勃•伍德沃德进行采访,着手编辑有关报道。

  6月18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左上角,以“五人因密谋窃听民主党办公大楼事件而被捕”为题发表了专题报道,并指出詹姆斯麦克德是中央情报局前特工人员。

  次日,鲍勃•伍德沃德与卡尔•伯恩斯坦又披露,麦克德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安全人员。

  他们从内线“深喉”那里获得了确切消息,可以确认盗窃者和前中央情报局人员霍华德•亨特(E.HowardHunt)之间有关联。在这篇报道中,两名记者已开始对这起窃听事件产生怀疑。

  随后,《华盛顿邮报》获悉:警察曾从这5个人当中的两名古巴人身上搜出了两本通讯录,其中都有白宫顾问霍华德•亨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注有白宫字样。两位记者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展开了深入调查。

  《华盛顿邮报》也越来越怀疑白宫与此次窃听事件有关联。时至7月,《华盛顿邮报》决定成立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搭档的采访小组,继续调查“水门事件”。两名记者首先从地址簿和银行簿着手,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

  1972年7月下旬,他们发现,一张本该用于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的2.5万美金的银行支票,在当年的4月被存入了被逮捕的5人中一位的账户。这张支票是由一个佛罗里达银行转给负责中西部地区总统竞选财务总监的肯尼斯•H.达尔伯格(KennethH.Dahlberg)的,而达尔伯格则说早在4月初就将这张支票给了“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主席莫里斯•斯坦斯(MauriceStans)。

  蛛丝马迹又再一次指向了白宫。8月1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窃贼嫌疑犯获得了竞选经费”一文,越来越接近真相。9月29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调查报道,披露约翰•米切尔(JohnN.Mitchell)在担任司法部长之际,还掌管着共和党的一笔秘密经费,专门用以搜集民主党人的信息。

  10月10日,《华盛顿邮报》再次发表了两人的调查采访,报道说联邦调查局发现尼克松的助手蓄谋破坏竞选,力图使民主党人声誉扫地。

  这篇报道明确指出:联邦调查局密探已经确定水门窃听事件是受尼克松竞选连任班子的指使而展开的大规模政治窃听和破坏行动的一部分。随着两位记者调查的不断深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将矛头指向了白宫。

  与此同时,白宫也不断加大压力,并对《华盛顿邮报》发出威胁。在1972年的后半年,几乎是《华盛顿邮报》一家媒体单枪匹马地连续报道“水门事件”,有时《华盛顿邮报》被抓到把柄几乎被置于死地,公司两个电视台的执照也险些被吊销。

  而且报道过程中尼克松依然在大选中获胜,顺利连任下届总统。

  后来,尽管5个行窃者中一人承认幕后有更大的人物,尼克松也承担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责任,但调查报道因缺乏关键证据,直到1973年5月仍无突破性进展。

  1973年7月,也即邮报独家展开这一系列报道长达一年多时,存放于总统办公室的一个录音系统终于被发现,保存的磁带记录了尼克松指示属下掩盖证据的谈话。《华盛顿邮报》在1972年下半年提供的许多有关“水门事件”的材料得到了证实。

  至此,真相浮出水面:白宫操纵了该事件,滥用权力践踏了民主。当时《华盛顿邮报》的掌门人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Graham)后来写道:“如果没有这些磁带,事实真相永远不会浮出水面。事实上,这些磁带挽救了我们这些在邮报工作的人。它们未被销毁,真是我们的造化。”

  1974年4月,《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因为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中分量最重的奖项———为公众利益服务奖(普利策新闻奖当时未设调查性报道奖)。

  他们随后出版的《总统的全班人马》一书改编成电影以后,调查性报道记者成了举国闻名的民间英雄。从此以后,调查性报道成为美国新闻界主流报道风格之一。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