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国际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一枚硬币抛出去只有两面吗

摘要:□ 法制网记者 蒋安杰 这个夏天,好热。 法学圈关于法学教授是否可以骂法官,学者是否可以在学术期刊评论个案等话题,风起云涌的这场论战,让空气中的热度无形中又平添了几分。 孟勤国教授在那篇引发争议的文章中采用了“法官们的良心逐渐消褪”“法官们强词夺

  □ 法制网记者 蒋安杰

  这个夏天,好热。

  法学圈关于法学教授是否可以骂法官,学者是否可以在学术期刊评论个案等话题,风起云涌的这场论战,让空气中的热度无形中又平添了几分。

  孟勤国教授在那篇引发争议的文章中采用了“法官们的良心逐渐消褪”“法官们强词夺理”“法官位高胆大”“巧言令色”“裁判结果无理和不公”“荒谬至极”“荒唐至极”等字样的表述,以及微信公众号“桂公梓”在《孟勤国教授,请千万不要参选人大代表》一文中直言,“实话实说,这论文写得水平很一般。我越往后看越失望,本来以为孟教授以个案为例,由点及面必将有所升华,谁知道他从头到尾都在讲个案,最后不但没升华,还骂起办案法官来了。这我就不太乐意了。这个案件到底判没判错,我既没阅卷,也没开庭,当然没法作出判断。但你孟教授为何就能理直气壮地断言法官徇私枉法故意判错案呢?而且,这论文从头到尾都在为一方当事人站台,自说自话,一面之词,情绪发泄溢于字里行间,这哪里像论文,简直就是加了尾注的信访件……”其回应更是把一些人心中的无名火彻底点燃了。

  各种微信公号频频发声,“法院不是破锣,谁都能锤一下”法官不干了,“隔壁”检察官声援了,律师进来了,法学界的大咖参与了,法学院苦于论文无处发表的学生们连死的心都有了。“这是什么世道啊,这种文章都能发核心期刊,我们辛辛苦苦的学术论文却怎么也发不出去……”

  38度的高温天气,再围着一团火,每一个看官,简直要热血沸腾了。

  一向冷静的“老张头”,也就是《中国法学》总编辑张新宝教授在本报记者的约请下写了一篇文章,只因周期原因,文章在网络上先行刊发。原文《法律人的职业道德与法学期刊论文的审稿》被公号改写为《总编辑的责任》,被很多人认为剑有所指。

  其实,一枚硬币你会发现它永远都有着正反两面;如果抛出去,很可能会出现第三种情况;甚至一枚硬币站立时倾斜的角度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观感。所以,理性对待争论才是法律人应有的素养和品质。

  比如仅就这场论战而言,“司法案件,就应当交给司法程序去解决,判决是不是错了,当然是由法院来认定,而不是一群没有阅卷和开庭的人在期刊或者网络上写文章争论。”对于这样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清华大学程啸教授认为,难以苟同。首先,判决就是法官的作品,既然公开发表就应当允许评论,包括激烈的批评;其次,对判决对错的学术评论和通过诉讼程序纠正错误判绝对不是一回事,但同样重要。由于不可能阅卷和参加庭审,因此学者只能在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基础上就判决的说理部分讨论对错。这其实会掩盖很多真正的错案;第三,孟勤国教授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披露自己是被评论裁判的利害关系人。至于孟教授是故意还是过失而为之,就不得而知了。最后,通读该文的人们还会发现,这篇短文没有什么学术价值。通篇没有找出法官滥用自由心证的根据,文中多是情绪发泄性的言词,缺乏严谨的分析论证。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