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讯 (记者 戴丽丽) 2月17日,记者从市司法局公证指导处了解到,我市公证工作正在“试水”微信公证业务,市民只要打开微信,点击城市服务板块里的“公证申办”,即可通过“一趟完结”的办理模式,在微信上办理公证。据了解,这是市司法局创新法律服务举措的探索之举,目前主要办理部分出生、学历、亲属关系等方面的涉外民事类公证事项。 为适应新形势对司法行政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积极创新法律服务举措,打造法律服务亮点,下沉法律服务力量,律师、公证、普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多触角延伸,让百姓在身边的法律服务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 延伸触角搭平台。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司法行政进社区(乡村)工程,在乡村(社区)搭建起一“橱窗”、一“顾问”、一“学校”、一“调委会”四大平台。设在村(居)里的调委会、律师会客厅、居民法制学校、司法行政服务橱窗,形成了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在临街一层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建立综合法律服务中心。走进法律服务中心,百姓不用楼上楼下跑腿,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力量引向基层,一年来,通过百姓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全市各级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纠纷56233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6999件,村(居)法律顾问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约15000件,代理各类案件4224件。市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方式接听解答法律咨询84884人次,使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创新普法载体丰富普法内容。2015年,“六五”普法收官之年。为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市不断创新普法载体丰富普法内容。将警务室、妇联维权站、移动联通营业网点等纳为普法阵地。将普法电子大屏幕、旅游门票、税务发票等设为普法载体。同时,不断加大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普法力度。 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每年利用微博、微信发布法律指导信息一万余条。市普法办微博粉丝达72万余人,微信公众号活跃度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名第9,并首创“石家庄市普法依法治理动态管理宣传体系平台”,形成了线上收集情况,线下分类指导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六五”普法圆满收官。 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大正定新区建设、地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全市重点工作,组织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志愿者队伍走进企业、机关、工程现场,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组织1900多名律师、公证员,深入8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服务政府依法决策,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市、县、乡三级政府及主要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