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三问白洋淀死鱼事件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张鑫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19
摘要:嫦娥把随身宝镜跌落人间,摔成大大小小143块,化作143个淀泊。然而,如今的死鱼事件却让白洋淀这一美丽传说蒙尘。8月以来,河北省白洋淀部分淀区相继出现死鱼现象,其中安新县新安镇留村一处养鱼场死鱼超过6万斤。对此,安新县官方表示,“养鱼场及周边水

  嫦娥把随身宝镜跌落人间,摔成大大小小143块,化作143个淀泊。然而,如今的死鱼事件却让白洋淀这一美丽传说蒙尘。8月以来,河北省白洋淀部分淀区相继出现死鱼现象,其中安新县新安镇留村一处养鱼场死鱼超过6万斤。对此,安新县官方表示,“养鱼场及周边水质检测无明显异常”。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06年以来,白洋淀已发生多次大面积死鱼事件。该类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背后,是多年来困扰白洋淀的水污染及其他生态环境污染窘境,其中有几个问题也亟待厘清。

  一问 为何发生死鱼事件

  此次发生死鱼事件的留村村西水面位于白洋淀上游,村民张蕊一家在3年前承包此处100余亩水面,养殖花鲢、白鲢、草鱼和青鱼。今年8月8日起,张蕊家的渔场开始出现大量大鱼泛白,漂浮在水面。截至目前,死鱼已超过6万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

  安新县委宣传部于17日晚间向媒体通报称,受近日降雨及天气变化影响,8月2日、11日,该县分别接到圈头乡、安新镇个别养殖户报告,白洋淀淀区个别区域发生局部死鱼情况,经初步调查,死鱼涉及2户养殖户。

  对于发生死鱼事件的原因,通报表示,经河北省首席水产专家等采样、解剖、化验,确诊该县死鱼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和缺氧死亡。安新县环保局对事发地及沿岸进行了排查,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死鱼鱼塘及周边河道水质进行抽样检测。经查,周边及沿线未发现污水排放企业排水口,水质检测无明显异常。

  然而,张蕊并不认可“水质检测无明显异常”的说法。她认为,事发时天气良好,可排除天气因素,鱼塘水质变黑发臭是最大元凶。作为佐证,她提出之前死鱼事件的调查结果。

  2000年、2001年,白洋淀已发生过死鱼事件。2006年2月和3月,白洋淀相继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和农业部专家及河北省政府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对死鱼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是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随后,白洋淀又发生多次死鱼事件,2012年8月的死鱼情况尤其严重。

  针对村民所说的水污染导致死鱼,记者从安新县环保、水产等部门了解到,事实上,死鱼事件在白洋淀并不鲜见,但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年开春后是该类事件的高发期,主要由于淀内的水在冬春季达到最低点,养殖户大量投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含氧量减少,大一些的鱼很容易窒息而死;冬季降雪容易在淀内形成乌冰,这种冰透光率很差,影响水藻的生长,一些小鱼缺少食物被饿死。此外,上游河道有污染物下泄到淀内,大量有机物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也是造成死鱼的重要原因。

  保定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郑学雷告诉记者,近年来白洋淀富氧化问题非常严重,此次发生死鱼事件的水域并非养殖区,底泥、死植等对养鱼都存在风险。

  据了解,水产养殖一般应在Ⅱ类和Ⅲ类水质,Ⅳ类水质养鱼就存在风险,虽然鱼类在Ⅳ类水体中可以存活,但是自然规律的变化,例如连续阴天下雨或者阳光不充足就有可能底部见不到阳光造成死鱼。而据河北省环保厅今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

  二问 白洋淀污染来自哪里

  白洋淀的水质正在逐年恶化。河北省环保厅历年发布的《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9年白洋淀水质为轻度污染,12.5%的断面水质为劣Ⅴ类,87.5%的断面水质为Ⅳ类;2010年,白洋淀水质在Ⅲ类到劣Ⅴ类之间;2011年,白洋淀水质在Ⅳ类到劣Ⅴ类之间。此后,白洋淀水质一直持续在劣Ⅴ类,只有2014年有6个监测断面水质在Ⅳ到Ⅴ类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白洋淀的主要水污染物已经从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变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中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总磷是水体中磷元素的总含量,主要来源于大量含磷工业污水的排放。前者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后者则会引起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水体富营养化。而这也是造成死鱼事件的直接原因。

  2006年白洋淀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后,当时河北省环保局对外通报了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表示造成白洋淀水体污染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保定市区每天产生的25万吨生活和工业污水中约9万吨污水未经集中处理排入白洋淀。另外,位于白洋淀上游的清苑、满城、蠡县等12个县(市)均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白洋淀。二是满城县特别是大册营镇造纸业发展失控,污水进淀,造成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增加。三是白洋淀水位长年偏低,且今年补水较晚,导致淀区污染物浓度升高,水质恶化。四是部分工业企业超标排污和保定市银定庄、满城县大册营镇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特别是保定市新市区所辖28家造纸企业有27家外排污水不能实现稳定达标。

  近年来,在河北“利剑斩污”和产能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量污染企业被关停,尤其是水污染严重的造纸行业被大力整顿。然而,白洋淀的水污染并未停止。

  2015年5月,时任保定市环保局副局长赵冀中向媒体表示,白洋淀目前的污染有三大原因。首先白洋淀上游缺乏清水补给,二是淀区内水区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第三是保定市区内污水从上游府河汇入淀内。这些污染源中,白洋淀上游蠡县和高阳县的皮革和印染工业已进行整治,皮革厂已被要求全部关闭,印染厂被要求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保定市区因为3座污水处理厂老化,处理能力下降,这3座污水处理厂争取在当年10月份整改完毕。

  安新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上游污染之外,当地村民非法围埝、毁苇造田和无序建设问题也比较严重,影响了白洋淀的水域环境和水质自净功能,使得淀边陆地化、淀内沼泽化、淀中湿地化趋势明显,污染更加严重。

  三问 白洋淀污染整治效果如何

  白洋淀治污实际上已经成为河北省和保定市环保工作的重要部分,为还原白洋淀昔日的生态,当地连番掀起“环保风暴”。尤其是在2006年大面积死鱼事件后,保定市政府对218家不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实行了关停和限产限排,并给予保定市新市区主管区长、环保局长等行政部门负责人处分。

  白洋淀最大的整治行动发生在2015年。当年4月,环保部在检查中发现白洋淀景区内的诸多景点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收投入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上游河流仍有污水直排白洋淀,在安新县和高阳县交界处的孝义河,河水最终流进白洋淀内,环保部门多次在这里监测到水质超标;淀内生活的十万人也成为污染白洋淀的一大源头,在淀区两边大多数的村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非法养殖众多。为此,环保部和河北省政府约谈保定市政府,要求其在2015年6月底前对白洋淀环境整改到位。

责任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