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三大订餐平台被查,今后是不是能吃上放心外卖了?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秦晶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11
摘要:如今,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一份“美味诱人”的外卖半个小时就送到了办公室或家门口。但与此同时,不断曝出的一系列与外卖相关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黑作坊办假证挤进百度美团外卖推荐、朝阳区中弘北京像素小区百余家黑店聚集、“饿了么”订外卖吃出虫、美

  如今,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一份“美味诱人”的外卖半个小时就送到了办公室或家门口。但与此同时,不断曝出的一系列与外卖相关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黑作坊办假证挤进百度美团外卖推荐、朝阳区中弘北京像素小区百余家黑店聚集、“饿了么”订外卖吃出虫、美团外卖吃出“罂粟壳”……究其原因,是网络订餐平台对大量“黑店”的放水。

  8月10日,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称,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三大网络订餐平台,对大量店铺未尽审查公示义务,已满足立案条件,现已固定证据将对其立案调查。那么问题来了,三大订餐平台被调查后,咱老百姓是不是就能吃上放心的外卖了?

  现象:网络外卖风靡 安全和卫生隐患重重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曾曝光饿了么“黑店”——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蘸汤汁……这一幕犹在眼前,本以为在订餐平台的高调整改下,这些现象会从外卖平台上销声匿迹,但近日《新京报》连发数篇报道,向我们揭露更为可怕的内幕: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餐盒洗了再用、PS假证黑店三天上线美团外卖,地图上根本找不着的餐厅竟成了百度外卖APP推荐商户……

  某餐饮平台内部人士透露,3·15之后,饿了么在全国下线几千家商铺,北京地区就有上千家,然而被下线的黑店并未消失,而是转战美团和百度外卖,也不乏数月后重回“饿了么”平台。

  在这些监管的触角没有延伸到的线上黑店,商家们有恃无恐地将自己的饭菜通过违规的渠道拿去贩卖。而这个时候,本该负有审核、登记之责的订餐平台却并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履行查证验证责任,反倒与这些餐馆共同掩盖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这一违法行为延续至当下。

  重击:三大订餐平台下架12000余家问题商户

  10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外通报,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共收到对美团网、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大订餐平台的投诉举报228件;由于连续的监管打击,三大订餐平台下架无照无证商户12000余家。

  据介绍,228件投诉举报中,有关美团网的投诉举报92件,有关饿了么的投诉举报77件,有关百度外卖的投诉举报59件。下架的12000余家问题商户包括百度外卖平台下线了1000余家问题商户,其中北京地区286家;美团外卖平台下线9000余家问题商户,其中北京地区2000余家;饿了么外卖平台“3·15”后至今累计下线近2200家问题商户。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三大平台60家资质不全商户被通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监中心排查了三大平台上没有资质的订餐商户,将其中60家向社会公布,同时将对三大平台进行立案调查。

  【详细】北京食药监局对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立案调查

  回应:三大平台相继回应 紧急下线被曝光的商户

针对报道涉及的商户,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均表示,对涉事外卖餐厅进行了紧急下线。

  美团外卖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全力配合北京市食药监局对此事的调查。针对报道指出的涉事违规外卖餐厅,立即下线,还将立即对线上商家进行一轮集中排查,尤其是外卖商户集中的楼宇、地区。另外,目前外卖事业部正在根据在线商户“六步审核制度”进行自查,对于此次媒体报道的无资质餐厅存在的违规上线、资质PS造假等问题,一查到底,如果属实,将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百度外卖当晚发声明表示,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商户,目前紧急主动下线了相关商户,具体数字还在统计中。百度外卖积极与北京市食药监管局进行数据对接,配合政府部门严格管理。下一步,将对全平台进行全面彻底检查。

  而饿了么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消息有可能不准确,我们还在确认。”

【详细】黑作坊重现外卖平台 三大平台回应:已下线涉事商户

  对话:外卖APP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外卖平台应该如何监管?除了法律、制度不能缺位,餐饮行业还应该做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业内专家展开对话。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现在外卖APP市场处于粗放野蛮增长的状态,为了走量,平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上坐视不管。现在所有关于外卖的纠纷、消费者的不满,原因都在平台对商家的完全放任状态。对于餐饮经营所需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餐饮人员健康证,平台都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甚至有的店家都是虚拟的,根本不具备提供外卖服务的资格。APP监管不行,监管部门对APP的监管也不行。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当入驻商家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APP平台需承担责任。出现事故,消费者可以要求APP平台先行赔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孙娟娟:目前食品安全法对于第三方网络平台作出的审查义务要求,不仅仅只是资质类法律文件的形式审查,也涉及其内部制度构建进而跟进网络经营者的经营情况,以便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控。对于这些制度的细化,是由相关规章明确还是由第三方网络平台自行细化,有待相关规章最后出台时加以确认。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专门规范外卖APP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法规,上述谈到的问题都将有所涉及,尤其是第三方网络平台和网络食品经营者的义务。

  【详细】法律已“盯上”外卖APP 业内专家:网络第三方平台责任将细化

  声音:规范网络订餐黑店尚需法治发力

  众所周知,外卖黑店普遍存在着“未批先营”的状况,而因其店面隐秘、规模较小,在应对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的检查时,也往往能从容地躲猫猫、打游击。现有公共监管体系,无法在事前和事后给外卖餐厅施加足够影响,这俨然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那么,订餐平台上的“黑店”是不是没得治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普遍期待“为系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法也不乏具体规范,比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黑店”横行,平台方显然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对“黑店”的默许甚至主动遮掩,可从商家的逐利本质找到根源。但是,第三方平台对入驻商家有审查义务,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对第三方平台和商家更有监管责任。“黑店”和问题平台是不会主动把违法违规行为直接送到监管人员和执法者面前的,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排除,更要靠监管者和执法人员的积极行为。

  【详细】百度美团外卖被查,揭开了多少幕后谎言?

网络订餐黑店,缘何卷土重来

后续:《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或首亮剑

  分析人士表示,若监管部门依据确凿的证据立案调查,三大平台未来可能会面临被处罚。

责任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