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暴雨显影防洪体系病灶:水利投入失效在最后一公里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3
摘要:暴雨显影防洪体系病灶:水利投入失效在最后一公里-暴雨,防洪体系,水利投入

    慧聪水工业网 在万里长江重庆段上游50公里处,弯曲的江流形成了一个“几”字型,江津城就在这江水环抱的“几”江半岛上。由于地势特殊,历史上这里曾是洪水重灾区。

江津被纳入重庆辖区的大城市建设后,当地政府决定在半岛东部造新城,重庆渝西半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西半岛公司”)负责修建全长5050米的长江江津东段防洪堤工程,并负责防洪堤后方土地的综合整治开发。2010年,一家地方报纸接到举报称,渝西半岛公司开发的“云鼎500里”等楼盘涉嫌侵占长江河道,违规“造地”。

暴雨

据当时的报道,渝西半岛公司承建的工程违规侵占河道面积达130余亩。重庆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处长陈俊文告知媒体,这是该公司违法占用的,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批复里,没有准许渝西半岛公司占用河道。“江津区水利部门不是不知道此事,也不是没有管——管了,但管不住!”陈俊文无奈地说,工程的监理单位也对占用河道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但同样制止无效。

“在江堤外建房,可能会导致影响泄洪,一旦洪水来临,如果江边有违规建筑物,就会对洪水下泄产生阻挡。”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洪水下泄速度减缓,会抬高水位,而高水位巨大的压强对于防洪大堤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国《防洪法》《水利法》都有“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明确规定,私自违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然而,近些年来,沿江违规建筑却屡禁不止,生生不息。在各种河道、大堤、水库等一些“风口浪尖”的位置上,五花八门的风光带、水景房、别墅群野蛮生长。

就在此次洪水来临前夕,《华商报》记者分路采访防洪准备,在甘峪河河道内竟发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度假村,众多建筑直接建在水道河面上。据报道,该度假村已建成5年,防汛部门一年两次通知整改均无效。去年,水利、河道、工商、旅游等部门联合执法,仍未能解决问题,该度假村已成当地著名的钉子户。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认为,这些违规建筑背后往往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它们一般都是商业建筑,无论是江景房还是观光别墅,‘亲水牌’都是市场需求旺盛的卖点,房价也比同类商品房高出许多。”秦天宝说。

沿江违建就像长在水道上的毒瘤,危害很大,但割起来很难很疼。“其中也可能存在腐败的利益链条,涉河道建筑物的审批有一系列流程,需要通过规划、建筑、水利等多家部门的审批把关。”秦天宝说:“事实上,从已经暴露的案例来看,一些审批的背后,确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

秦天宝同时表示,毒瘤难除,也与相关法律不完善有关,《防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水利法》也只是把罚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秦天宝表示,这种处罚力度难以形成震慑。

秦天宝呼吁:“全国人大应该及时启动防洪水利执法大检查,对于违建限期拆除,并从严处罚违法单位和个人;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腐败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一些长期存在的建筑物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可能与当地政府的默许有关。“地方政府是当地房地产发展的利益悠关方,这类建筑因此治理起来更难,阻力很大。”李长安说,“十多年前,我曾参与过一次行动,后来是向人大提交了议案,才最终推动长江某处江滩的高大违规建筑群被炸毁破除。”

这样的案例毕竟不可复制。尽管当年的新闻报道很轰动,但6年过去,江津东部新城“云鼎500里”等楼盘迄今屹立。在今年洪灾的重灾名单里,江津也赫然在列。

“细胞老化”:小水库危若累卵

方华已经好几天没睡觉了,这名大别山区的乡镇干部不断应对着各种险情:山体滑坡、交通受阻、断电断网,但对于方华来说,每天夜里最让他不能安神的则是镇头附近的水库,“那是顶在头上的一池水呀!”

这座水库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田水利大建设时代建成的,此后偶尔有些小的修补,但一直没有集中治理,现在已是险情四伏。“近年来,水库承包给个人后,政府管得就不多了,偶尔巡查发现问题提出来,最后还是要看承包人是否会执行。”方华说,“都是包一年算一年的心态,自己投入肯定先算经济账。”

与中小河流问题频发一样,中小病险水库是我国目前防汛工作中又一隐患集中区。基层水利专家指出,小水库已经成为我国防洪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的安全隐患。

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8.6万多座水库,其中小型水库有8.2万多座。这些水库大部分都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批水库成了病险水库。

“通过对各省病险水库的调查发现,40%的水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很多未除险加固的水库基本都是带病运行,有的已经变为空库、死库,旱季不蓄水,汛期老出险,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三门峡库区建设工程局王智军曾这样发出警告。

这位经验丰富的水库专家分析说:首先,我国大部分的小型水库均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当时条件有限,很多未进行充分勘测、分析、认证,施工水平也不高,导致小型水库先天不足;二是养护经费不足,维修不到位,大部分水库坝体、溢洪道等工程主体出现损毁,有些水库承包给了个人,过度经营缩短了水库寿命;三是大多数病险水库属于超期服役,大多运行30~50年,多数工程老化严重,这也是小水库出现病险的主要成因之一。

病险水库问题在近30多年变得日益突出。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下普遍重视农村水利设施的兴建。当时,不仅集中修建了一大批水库,对一些重要的水渠和水库水塘也不时组织人员进行清污、疏通、整饬,当时虽然财力物力紧张,但每家每户做得都很扎实。随着农村实行承包经营后,村民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很多小水库和山塘作为集体水利设施,疏于管理,年久失修,堤坝斜坡上杂草丛生,容易出现蛇洞蚁穴多、涵管老化、坝体渗漏、放水渠漏水、下游渠道淤塞等现象。

“其实,2006年以后,中央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并且年均增长接近50%。各地财政部门也积极筹措配套资金,资金到位率达89%,算是地方资金落实最好的项目之一了。”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仰斌分析称,但是政府投入再大也解决不了8万座小水库的维护整治问题,目前的现状是由农民来管,国家进行监管,机制还是有一些问题。

湖北省湖泊局副局长熊春茂说,湖北不是没有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对4000多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是全省仍有1100多座水库带病运行,尚未被列入规划实施除险加固。

越是偏远,整治越难。江西省都昌县水务局工会主席陈永林告诉记者,都昌县1万立方米以上、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有2200多座,1万立方米以下的数量就更多了。

责任编辑:国平

上一篇:这次南海仲裁裁决本身就是荒唐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