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绵阳中院院长马泽波 省人大代表、泸州中院院长刘学锋 来自政法系统的省人大代表谈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精神 在1月22号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十六字方针被高度强调,也契合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两院”工作和司法改革的关注,释放出良好的信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各项工作?昨(27)日,在省人代会间歇,本报记者专访了政法代表。 找准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我省将依法治省提到很高的位置,工作成效明显。对于司法改革,我省要将中央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认知感受统一起来,避免隔阂和误区。”省人大代表、雅安中院院长祝鸿谈到司法改革这样说,“防控风险、服务大局”只是指保障中心大局,“解决难题、补齐短板”更多的是司法能力保障。只有解决难题、补齐短板才能防控风险、服务大局。“法院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而是与整个改革发展相结合的,”祝鸿说,在这个大局下找好定位,严格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在法治建设中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做到防控风险、服务大局呢?祝鸿认为,要发挥法院办案的独特优势,案件在司法中有价值引领作用,利用案源的优势,做好源头和前端的风险预警。 通过案件审理,作为一个“晴雨表”,对于发现社会突出问题也是一项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的风险很多,但有时风险与成果也是成正比的。”祝鸿坦言,改革探索也是一场革命,不管是哪些难题,关键是各行各业,包括法院,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各地法院对于执法判案中发现的问题,要分类梳理,解决审判前、审判中和审判后的问题,与十六字方针结合起来,重视司法建议、参谋咨询作用。 对于这样说法,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中院院长刘学锋也表示,提升审判能力和质量,提升审判效果,这是法院系统在今后几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司法为民 保障司法公信力 谈到新形势下法院工作,刘学锋谈到,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来抓,这是法院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法院工作要为民,不少政法代表深有同感。省人大代表、绵阳中院院长马泽波说,要让群众打公平的官司,打便捷的官司,打有尊严的官司,把审判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对于法院在推进依法治省中的作用,马泽波说,法院的首要职责就是通过案件审判,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以通过裁判行为和结果去引领整个社会的秩序。 严抓作风提升司法办案水平 在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保障中心大局中,检察机关也是一支主力军。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检察院检察长吴长福表示,贯彻中政委精神,要充分履行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公诉、监督等方面的职能,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领域,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围绕防风险促稳定,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检察机关作为监督机关,要注重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切实防范冤假错案。“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参与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吴长福说,改革的所有工作都需要人来执行,要通过队伍建设来确保政治和作风过硬,不断提升司法办案水平,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宋锫培 开永丽 夏修露 胥辉 马超 文/图 作者:专访了政法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