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如何做出法律行业的滴滴?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1
摘要:在法律行业里做滴滴,应该是提高法律服务行业的供给总量。供给总量大了,广大的中小企业才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法律服务。

这两年法律电商很火,人们都在讨论,互联网将怎样改变法律行业,法律行业应该怎么跟互联网结合。

在其他领域,人们通过滴滴或Uber共享自己的汽车,通过Airbnb共享自己的房子,并称之为“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

那么,在法律行业有没可能打造一种类似滴滴的共享经济模式呢?

已经有人做出了尝试。方式是,像滴滴那样,设计一款当事人找律师的app,通过手机的位置定位,让当事人来发现距离自己最近的律师,并约见咨询。

但个人认为,这种模式不会成功。原因在于,对于出行来说,乘客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空车,是核心诉求;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律师,并不是最核心的诉求,找到那个最专业、最能帮助自己的律师,才是核心诉求。

况且出行基本是标准服务,只要能从a地到b地,不同的司机和车辆,服务没有质的差别,快速地对接供需双方,就解决了痛点;而法律服务是严重非标准的服务,连接当事人和律师,只是并不重要的一步。这里还暂且不讨论出行需求的频次和需求人群总量。

所以,法律行业的共享经济,还是要回到共享本身。

滴滴对于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在于让每辆行驶着的车有机会装载更多的人。本质上,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是一个有限的资源,通过多人共享有限的车,变相增加了车的供应量,提高了社会出行的效率。

而法律行业什么是有限的资源呢?法律人的服务能力是个有限的资源。经常有人说,中国几千万的中小企业,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律师做法律顾问,难道是这些中小企业不需要法律服务吗?不见得。真正的原因,是法律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全国30万的律师,是一个相对有限的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势必让律师挑选有能力付费的那些企业。那些付不起费的中小企业,自然就不能获得法律服务。

因此,在法律行业里做滴滴,应该是提高法律服务行业的供给总量。供给总量大了,广大的中小企业才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法律服务。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法律行业发服务供给总量呢?

第一是做特定服务的标准化。

然而这条路注定走不通。因为一来法律服务天然有太多可变的因素,它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阿拉法狗战胜李世乭;二来服务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在人工智能与AR解决男女之间的交互之前,就先别惦记它来解决法律服务中人和人之间的交互了。

legalzoom的模式或许是某种意义上的标准化(或者叫自动化),中国也确有不少项目在模仿和尝试,但legalzoom即使在美国也说不上成功吧,何况中国的国情又有太多差别。

第二是为法律人提供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是条对的路。也有不少工具正在诞生,比如对案例的检索,再比如计算交通事故的赔偿金这种特定领域的小工具。

但这条路的局限在于,这些工具为律师创造价值,但没能同时为法律需求的另一端用户(比如需要法律顾问的公司)直接提供价值。从共享经济的角度看,这也不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

第三是专注于法律人之间的共享的同时,在共享的过程中为普通非律师用户提供价值。

在这个方向值得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法律行业做滴滴的方法,不是直接照搬滴滴,不是直接让不同的当事人来共享某个律师(或律师的服务)。而是让律师之间通过技术手段,来通过共享某些东西来提高服务的供给量。

那么,律师之间能共享什么呢?毕竟律师的服务能力,是律师个体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它很难像汽车那样共享给别人。

有一种东西,是相对可以独立于律师个人而呈现价值,并被用户使用的,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凝结了律师个人经验的法律文本。

举个例子,在股权投融资领域,美国的风险投资协会做的一项工作非常有趣,他们组织专业的律师编撰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让全美的创业企业、投资机构,可以在范本的基础上做较简单的调整,成为自己需要的合同,而无须在每个个案中由律师从头到尾地独立起草文本,从而极大促进了早期创业公司的融资活动。

在各个行业、各种场景可以使用的范本其实大量存在。比如说,精通房地产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必然有一套与土地流转、房屋建设、房屋出售有关的范本;人力资源领域的律师,必然有一套劳动合同、员工入职离职相关的法律文本;影视行业经验丰富的律师,必然有一套影视行业各个环节的实用范本。

这些凝聚了各个专业律师经验、智慧的文本的共享,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法律服务总量。一方面,用户通过使用范本可以解决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律师通过使用其他律师提供的范本,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有人说,你说的不就是各个行业的合同范本吗?各种合同范本大全早已经存在了啊。

这些范本确实存在了,但它还没被激活和使用起来。无论是印刷出版的合同范本书,还是百度文库等平台的法律文本,它们都是与文本背后的人脱离的,也没有办法很好地被使用。

法天使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方式很简单,法天使搭建一个可以发布好文本的网站(测试版已经上线,百度搜索“法天使”就是),每个律师可以把自己擅长的文本发布上去;而用户(有可能是需要签署文本的普通用户,也有可能是其他律师)可以直接使用发布的文本,也可以通过文本来联系发布文本的律师获得更多服务。

当聚集越来越多地各个方面的文本的时候,普通用户一旦有与专业法律文本有关的需求,就可以通过平台来找到可能可以直接使用的文本,或者通过文本来找到律师。

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更低时间成本更高效率地提供服务,就整体增大了法律服务的供应量。

共享高质量的法律文本,是法律行业的共享经济的可能的出路之一。尽管这个出路看起来也非常狭小、局促,甚至可预料地充满艰难。

最后,所有创新的路,都会很难走。干脆就试试那条我们认为可能对的。

责任编辑:国平

上一篇:不少村民从法盲变法律达人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