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推行的民告官案异地审理,则让老百姓打行政官司增添信心。”8月6日上午,在省高院召开的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改革座谈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等专家学者认为,继我省推行判决书上网制度后,民告官异地审理制度将开我国司法改革又一先河。 在各类司法案件中,行政诉讼领域无疑最为引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其“民告官”的性质,更是因为诉讼过程难免会受到各种干预,保障案件审理的公平正义因此显得更加意义非凡。“民告官”之所以知易行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法院的人、财、物等方面依赖于本地同级政府。要想破除权力对行政诉讼的干预,“民告官”异地审理无疑是一个较为简单和有效的做法——排除了权力的干扰和影响之后,法官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审理案件,由此不仅能为法院和法官减压,而且也能最大限度确保公正裁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推动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以此为标志,司法改革“去地方化”已迈出实质性一步,而推行民告官异地审理,不失为司法改革“去地方化”的积极探索。只有确保行政诉讼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公众才更能够从行政诉讼中感受到法治的公正与公平,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因此也更加有保障。 当然,民告官异地审理只是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权力干预,要想彻底杜绝权力对司法的干预,关键还在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无论是从捍卫司法公正性与权威性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党政机关与领导干部形象的角度来看,行政权力远离司法都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民告官异地审理是一种“迂回之计”的话,明确权力的边界及违法成本无疑更加重要,唯其如此,行政权力才会懂得与司法保持距离,从而使“民告官”案件不用再“躲着审”。 作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部分,“民告官”异地审理体现着法治时代的观念进步,为此点赞的同时,亦不免让人期待更多的“法治新常态”——限制权力扩张、防止权力滥用是现代法治精神的核心,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