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号: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bimba-pku) 近期万科事件持续发酵,从保险金用途的监管、到独立董事的责权、大股东一致行动所面临的约束、再到公司管理层与外来投资者对企业核心价值的维系,都成为各界热议的重点。 2016年7月1日,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以“企业家与契约文明”为题,以万科为例,邀请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和媒体人士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与企业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本文为北大国发院教授、北大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在此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一,假定宝能收购万科是合法的,但合法的事情,也未必合理。 万科公司是公认的房地产标杆企业,它从1984年至今天所创立的辉煌商业业绩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大股东华润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始终以王石为主导的优秀的管理团队。万科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成功,而且还是今天众多国企和央企有效治理和运营的范本。 投资人收购一家企业,合理的原因,是出资人自认为发现了标的物未被市场发现的价值,自信收购以后能够做得比原来的经营团队更出色,才出手收购。然而,宝能在接手万科控制权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清洗这个核心团队,而宝能自己的管理团队的历史记录,却不能望万科团队的项背。 因此,从很多迹象看来,宝能的意图如果实现,万科的估值将会严重下挫,对原有的大股东华润、其他中小股东、对经理层、对员工、对业主、乃至对深圳的利益,都是一场重创。这是万科事件引起我们警惕的起因。即使是合法的事情,也未必是合情和合理的。 同样是合法的事情,如果是万科收购宝能,那倒是合乎商业逻辑。 第二,宝能的意图及其收购资金的合法性 如果宝能收购万科,是为了发展万科的本业,提升万科的价值,那么一个不留地清洗管理团队,就会使得连宝能本身也成为输家。宝能究竟是看好万科管理团队,还是不看好这个团队,是自相矛盾的,这两点加不起来。所以,宝能的做法让人深深地怀疑,宝能之所以撬动百亿资金收购万科,是另有所图。这就不能不让人去关注宝能巨额资金的来源,以及收购万科股权以后的去向。 前面诸位法学家已经花了很大功夫,讨论每一方的每一个举动,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是合法的,是否是合规的。这里面有精细的推理,这是法学家的专长。 但与此相对,经济学家——或者说法律经济学家——则更注重去探讨法规本身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法规会促成怎样的反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在这里呼吁,我们不仅要讨论宝能撬动巨额资金,尤其是保险资金,来收购一个实业的做法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讨论这些法律法规本身是否合理。这是因为,宝能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相比之下,宝能是否合法,是小事;千万个宝能争相仿效,是大事。如果宝能是合法的,那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判定宝能的做法合法,那这就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冒号——不行贿、不依附权贵,不讲政治、踏实做事的人会不会大面积地受到惩罚,长袖善舞的人会不会大规模地涌现?有关部门这时候不出来进行问责,那将来就有可能受到历史的问责。这些问题,才是影响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重点问题。 大势解读,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股票早餐,股市内参,涨停股预测,尽在微信号【A股情报】或【agqb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