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考点,考生接受入场前的检查。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这一周,网上网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最公平、最广泛的一种方式,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不论是今年应考的学子及其家人,还是曾经参加过高考或未来将要参加高考的人,都或多或少对高考投以关注。就连远在海外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于高考前夕发表微博,祝中国的学子金榜题名,称“未来将因你们而生”。对此,有网友戏称,“感觉整个宇宙都在为高考学子们加油了”。而在林林总总有关高考的讨论中,高考作文、“作弊入刑”、“最严监考”等话题备受关注。 全民热议作文题 6月7日,全国高考拉开序幕。随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渐次曝光,网友开启了“情景代入”加“欢乐吐槽”模式。哪个省的作文题最难写?哪些题目“脑洞大开”?如果你在考场上,你会怎么写?……种种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北京卷的作文题致敬今年去世的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他的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由头,要求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对此,网友感叹:没听过“老腔”、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看到这题完全就懵了。这一题目也登上了“最难写排行榜”。不过,好在还有另一个题目可选:设想自己拥有一枚“神奇的书签”,写一篇记叙文,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网友调侃称:从“华阴老腔”到“神奇书签”,北京卷命题老师一定是“一枚文艺青年”! 浙江卷作文题无疑是最具“科技感”的,探讨“虚拟与现实”这一前沿话题。“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不少网友直呼:“出题老师您真会玩儿”“幸亏当时没选择复读”。更有人质疑这一考题的公平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根本没听说过VR,让他们怎么写?不过,来自浙江的网友“桃花岛主”表示:这一作文题乍看之下觉得惊讶,细看感觉还挺思辨和富有哲理的。正如题干的发问——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其实并不是要写VR设备本身,而是就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展开思考。 在新浪发起的投票中,全国卷一的作文题“奖惩之后”被选为最“接地气”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命题者提供了一幅四格漫画,描绘了两名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别退步和进步后得到的“奖惩”差别,原本100分的孩子考98分之后挨了巴掌,原本55分的孩子得61分后却获得了一个吻。不少网友表示,这一话题针对现实,值得社会各界及家长们深思。“巴掌与唇印:画面表面反映的是两类不同学生的状况,本质上揭示的却是现实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讽刺了当今的应试教育。”陕西汉中网友“Guohx98”在微博上写道。北京网友“IamHanson”则分析称:“从施教角度,应呼吁鼓励式教育;从学生角度,应不苛求完美。”天津网友“新宏宇”表示:“全国卷一的作文题可能是最难和最能发挥考生水平的,精彩文章期待中。” 除了每年都会引发“段子手狂欢”的高考作文题,今年高考还有一个新的热点——“作弊入刑”。201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而为作弊犯罪提供器材或帮助,或是参与替考的,也被纳入刑罚范围。今年是“作弊入刑”之后的首次高考,舆论对于法律实施的效果充满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祥表示,高考作弊入刑对于培养考生的诚信意识、公平选拔人才等都有很大好处。此前,有关部门对于考试作弊、代考等违法犯罪行为处理上存在一定缺陷,而《刑法》(修正案九)对于考试犯罪做了系统规定,包括代替考试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及组织考试作弊罪三项罪名,曾经有争议的涉考违法行为从此有了系统的量刑规定可以遵循。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认为,替考也是近年来常见的考试作弊手段,《刑法》过去对此并无相应规定可以规制。而《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意味着,替考人和被替考人均构成犯罪,且都要受到刑事处罚。再加上受到刑事处罚的人还将遭受开除公职或解除劳动合同等行政、民事活动领域中的不利后果,这条完整的责任链对于遏制替考“枪手”的活跃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网络上,许多人为“作弊入刑”叫好,赞同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来打击高考作弊。天津一名网友表示:“伸张正义,公平竞争!好!”安徽巢湖网友“950819”说:“大力支持,高考就是要尽量保持公平性才有其意义。”河北邯郸的网友“水”表示,“法律的不健全会导致侥幸心理。全面依法治国应落实在国家选拔人才上”。湖北武汉一名网友甚至认为,“顶替上大学的,也应判刑”。 但也有人担心,严厉的法律制裁会毁掉作弊孩子的一生。为了尽量避免考生“一失足成千古恨”,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开展“诚信高考”教育活动,在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须知等材料中增加《刑法》(修正案九)和新修订《教育法》中涉考违法处罚条款的内容,让考生知晓高考作弊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 6月3日,教育部官方网站首页发布消息“教育部提醒考生诚信考试”,正告广大考生遵守考纪、拒绝作弊,并附上了涉及考试作弊的两条法条。4日,教育部网站又发出消息“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除了表示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将继续对作弊、窃题、替考等涉考犯罪进行严厉打击,还强调了对于参与高考作弊的考生,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5日,教育部在“提醒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准备”的消息中,再次强调“诚信参加考试,不要携带各类无线通讯工具等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如此三令五申,足见其重视程度。 严格监考保公平 在各地考场,监管措施也相应升级,加大力度打击高考舞弊。 广东、湖北等地今年升级标准化考场作弊防控系统,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验证考生信息。北京有96个考点配备了“考场狗”,用于探测考场内使用无线隐形耳机等语音类作弊工具的作弊者。河南动用了无人机,对考点周围的无线电电磁环境进行监控。海南今年首次明确要求考生不得携带钟表(含手表)、文具盒等物品进入考场,各考点还安排专人对洗手间进行手机、书籍等物品的清理。吉林的准考证上甚至印了“作弊入刑”条款,用来警示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