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近平释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发出“中国声音”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习近平释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发出互联网治理“中国声音” 中新社记者傅艺明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上午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去年7月,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互联网治理体系”,此后他为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致的贺词中重申了这个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中新社记者说,此次习近平的演讲,开创了对“互联网治理体系”进行集中阐述的先河,意涵深刻。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传统的互联网治理结构已无法有效应对网络犯罪等新出现的安全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也已难以支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提出关于互联网治理的方向性问题,将互联网治理重新引回尊重主权以及相互包容的轨道上来。” 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针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共提出四点主张: ——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 ——维护和平安全,共同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商业窃密和对政府网络发起的黑客攻击; ——促进开放合作,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 ——构建良好秩序,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提出上述四点主张,一方面当今世界在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上都存在威胁,但考虑到互联网安全威胁的跨区域性,需要各国保持沟通、开放与互联互通,这应该是解决所有互联网问题所秉持的基本态度; 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主权问题又是中国一直强调的。一些发达国家在互联网技术上具有先发优势,互联网领域也存在着东西方不平衡、南北不均衡的问题。因而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大国不能利用技术和政治的优势谋求互联网的不平等秩序和法外利益,“类似于监听这样的事情是需要避免的,这是将主权概念引入互联网空间的一大原因”。 今年以来,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内容已多次出现在领导人外访的议题之中。今年5月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外长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了信息安全的合作协定,明确国家主权原则适用于信息空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10月21日,习近平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晤,中英两国签订了首个网络安全协定。 专家表示,将网络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展现中国解决网络安全威胁的决心,同时也是为中国的互联网战略提供保障。 就在本次互联网大会召开前两天,工信部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互联网+”未来3年的行动目标。 在储殷看来,“互联网+”战略可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工具,并构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助于提高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但要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除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如何解决涉及跨境犯罪的网络安全问题将会被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也正是中国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题中之义。 “从本次乌镇峰会的召开可以看出两层意思,第一,中国会更加坚定地在互联网治理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声音,探索互联网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世界互联网秩序的变革,捍卫互联网主权,维护安全;第二,中国也会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等战略,利用互联网将中国和世界经贸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打造互联网空间的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储殷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