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又是一年一度大学新生入学的时节,有关大学校园在校男女学生比例话题近来再度引发关注。日前,厦门大学首次对外公布男女生比例,在厦大今年招收的4771名本科新生(不含外籍生)中,女生2542人,占比约53.3%,男生2229人,占比约46.7%,女生比男生多出313人,外文学院更因男女比例1:9被调侃“失调到极致”,高校学生男女性别比真的失衡了吗?无论是从高校专业设置,还是未来职业发展,都会带来哪些影响?这是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还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变迁?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厦大连续八年“阴盛阳衰” 早在2008年以前,厦大招录的男生尚且多于女生。但从2008年开始,新生开始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2008年,厦大女生首次超过男生,占比51%,男生为49%,此后男生比重逐年下跌,至2013年达到最低点,男生仅占44%,但去年回升到46.8%,不过仍少于女生。今年是厦大迎新连续第八年“阴盛阳衰”。 记者了解到,厦大“男生人数前三甲”的学院为航空航天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女生人数前三甲”的学院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文学院与艺术学院并列。从比例看,海外教育学院男生占比为100%,但该学院仅录取了3名新生,全是男生。此外,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以男女四比一的比例,成为“即将和尚成群”的学院,而外文学院以男女一比九的比例,成为“最遭学姐嫌弃”的学院,被调侃为“失调到极致”。 值得一提的,在厦大26个学院中,尽管录取理工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多于社科文史类,但男生人数超过女生人数的学院仅有10个,也就是说,有16个学院外加预科班都是女多于男。 全国:男女比例失衡渐成常态 教育部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往年一样,要求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过,由于各类大学因、属性与设置不同,以及专业特点不同,男女不均衡现象依然明显。放眼全国,师范类高校女多男少被称“女儿国”,理工科院校时常自称“和尚庙”,综合大学则渐渐从平衡走向女多男少。 近日,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也发布了全国719所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前十名中,4所师范类院校和4所外国语大学赫然在列,受专业影响,这些高校的女生都较多,坐落在北京亚运村的中华女子学院以女生比例98%的成绩排名第一位。相反,排在榜单后10名的高校中,除1所刑事学院、2所体育院校外,其余7高校均为理工类大学。 在青岛,记者采访发现,青岛高校的部分文科专业,男女比例高达1比8,中国海洋大学2014级英语专业研究生秦瑾晖说班里有26个人,只有3个男生,差不多10比1。“这是文科专业的特点,女生特别多,男生极其少。文学类专业、新闻专业也都是这样。”他认为,如此失衡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均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一些理工科专业,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青岛理工大学2012级建筑环境专业学生辛东说,班里男女比例3比1,这让他有点无奈。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他认为,与专业设置有关。“我们这个专业,女生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所以就是这么一直沿袭下来,导致女生报的也会少一点。” 对此,青岛大学法学院一名辅导员老师认为,部分专业男女比例失衡,原因在于高中教育阶段,女生成绩普遍比较好。资深教育媒体人娄雷也曾表示,男女比例失衡是高校专业设置市场化导向的必然结果。解决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问题,不同学院、不同专业间应加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