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昨天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正式亮相。草案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权,新增加了非法人组织做为民事主体,同时把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到三年。 首次亮相的民法总则草案为了保护胎儿利益,草案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介绍说:“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除了自然人以外,民事主体中还有一类是法人。草案将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两种,并增加了第三类民事主体,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明确为非法人组织。 “草案还将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到三年,” 李适时介绍说,这意味着权利人可以在更长的时期内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要求权利人在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显得过短,有必要适当延长。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经济领域多个法律修正案提请审议,节省企业审批时间 酝酿10年的资产评估法草案昨天也迎来四审,如果通过,发展已近30年的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将迎来首部行业大法。此外,节约能源法等6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昨天提交审议的资产评估法草案已经是四审稿,同去年的三审稿相比又有多处修改,更突出了国家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精神,降低职业资格准入门槛,并重点规范了评估师和评估机构的从业行为。比如相对于三审稿来说,四审稿扩大了评估专业人员的范围,不仅仅是评估师,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也可以从事评估业务。 另外,节约能源法等6部法律也被一揽子修改,在修正案草案中,相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将不再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者是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相关的审批事项将由“串联”改为“并联”审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这样修改“可以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节省企业办理审批的时间”。 及时“升级”的法律,是经济发展的“底气” 这批法律修正案的集中亮相,让人眼前一亮。例如关于保护虚拟财产和数据信息的规定,反映出法律的“与时俱进”。这将为一些新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将更好的保护公民和企业的财产权。 此外,“恢复原状、修复生态环境”也成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这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未来企业要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牺牲环境求发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据了解,一揽子修改6部法律也是为了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这无疑将进一步去掉企业的枷锁,让企业可以飞的更高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