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04
摘要:在企业方面,如日立、三菱、丰田、索尼等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CSR(企业社会责任)节能环保项目,为企业员工、消费者和公众树立“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企业核心价

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高涨、全球化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率先实施了国家层面的节能政策并陆续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地区性节能项目,为其绿色低碳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

  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高涨、全球化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率先实施了国家层面的节能政策并陆续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地区性节能项目,为其绿色低碳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的数据,1973年至2013年间,日本GDP在增长了2.5倍的同时,单位GDP能耗较此前降低了40%。在福岛地震后大面积关停核电供应的情况下,2013年日本单位GDP能耗仍较上年减少了0.9%,而同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0.94吨标准煤/万元,接近日本的6.4倍。总体上看,日本实施绿色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节能性法规。日本《节能法》(亦称《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法》)于1979年生效,经多次修改后现已覆盖工厂、运输、建筑、机械器具等四大主要能源使用领域,日本国内90%的企业均作为该法限制对象。1998年,日本对《节能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领跑者制度”,对达到“领跑者”能效指标的产品设立了较高的补贴标准,该标准仅在家用电器领域即覆盖了约70%的产品。2013年,“领跑者制度”进一步延伸至墙体隔热材料、门窗玻璃等产品领域,以东京标准住宅为例,该制度实施后平均可使住宅热损失下降约81%。此外,《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绿色采购法》等本世纪初确立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带动了日本节能性立法体系的形成。

  二是持续健全节能管理体系。日本在政府机构、民间团体、用能单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性节能管理体系。中央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主要为经济产业省)及其派出机构各负其责,分别承担政策部署、目标规划、标准制定、受理呈报及实施检查工作;民间团体则为用能单位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并根据政府委托开展咨询、服务、审查、考核等工作;各类用能单位根据政府要求,定期提交节能报告书(部分特定领域及规模的单位还需进一步提交中长期节能计划书),主动开发或引进节能技术,开展面向公众的节能活动等。

  三是着力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为优化用电负荷,日本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通过设定峰谷电价(高峰时段电价约为低谷时段3—5倍)控制高峰时段电力消费。从2012年度和2013年度部分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看,通过峰谷电价可以实现约20%的电力消峰。2014年,日本政府进一步推行了电力公司与电力需求方在用电紧张时段直接进行市场化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机制,包括将电力需求侧资源作为重要权重性因素纳入电力平衡管理,完善基线确定办法,合理确认电力消减量,及时应对交易失败情况等,以此优化用电工序和时段,增强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并通过用电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出了地区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四是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日本政府于2012年7月开始针对用能市场建立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买入制度,电力公司有其社会义务定期以固定价格买入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生物发电的电力,用以优化和改良发电基础设施,调整生产性能源结构,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该制度实施一年后,日本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容量增加了32%,发电能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截止到2014年年底,日本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占比已达到10.7%。

  五是注重在全民范围开展节能环保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日本国内小学生往往第一课学习的知识就是垃圾分类,使其从小即建立起生态循环的基本观念。在社会教育方面,日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大量设计细节都能体现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引导。在企业方面,如日立、三菱、丰田、索尼等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CSR(企业社会责任)节能环保项目,为企业员工、消费者和公众树立“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可以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已逐步成为日本全社会的共识。

  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与智能化导向是日本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理念基础

  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需要将城市(镇)内的生态、能源与生产生活方式加以有机融合,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的创新切实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各类生存与发展需求。本世纪以来,日本的城市(镇)化建设深入贯彻了上述思路,将人本理念和智能化导向作为基本理念不断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是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智慧城市(镇)”建设体系紧密结合。日本通过大数据分析、网格化、新能源与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性解决方案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城市(镇)能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与此同时在规划层面将中小城市(镇)发展纳入“大城市圈整备计划”,促进不同规模城市(镇)在智能化体系方面的协同共建,借助中小城市后发优势缩小其与大城市之间的智能化服务差距,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地域人群在生活、出行、生产中的能源与社会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致力于高效、节能宗旨,将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建设作为城市(镇)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日本结合自身资源状况与阶段性发展实际,将高效、节能目标作为其现代化城市(镇)及相应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旨方向。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持续开发,日本在主要城市中初步构建了智能交通体系,可以为居民出行提供节能省时的优化路径以及相关交通工具的选择方案,并能够做到在突发情况下对交通工具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大幅度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此外,通过加强智能电网方面的建设,日本在多个城市及城镇地区实现了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将家庭、楼宇、社区的能源供求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并运用大数据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未来能源需求情况,从而得以有效在一定范围内统筹平衡、削峰平谷,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促进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二)政府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化政策引导为日本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致使日本经济发展受挫严重,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阶段也随之结束。由于能源成本的急剧增加和消费市场需求的锐减,导致城市(镇)中旧有的高能耗与资源驱动型产业产能闲置或过剩的情况十分普遍,企业的生存愈发艰难。对此,日本政府开始重新调整和规划主要城市(镇)的产业结构,侧重以科技驱动和绿色节能为导向重塑产业布局,相继实施了以新能源研发为目标的“日光计划”和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月光计划”,重点对太阳能、地热、风能、天然气、氢等新能源工程以及新型电池电力贮藏、燃料电池发电、超级热泵集成、超导电力应用等新型节能技术加以扶持,增强上述领域的产业政策倾斜,增加企业在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方面的技术开发补助,使城市(镇)核心产业构成及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得到很大改善。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