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政区法院改革 杜绝司法干预 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最高法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为平等保护本地、外地当事人合法权益内排除各种干扰,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 2014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天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也正式挂牌。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批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 设立以来,北京市第四中级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两个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结案件2961件。北京四中院推进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庭率达到100%,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释明等制度,杜绝非法干预,案件审结后服判息诉率达到100%。 “可以使法院与地方相对超脱,有利于排除来自地方的各种干预、干扰,更大程度地保障法院能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依法裁判,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确保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另外,一直以来,各地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差异很大,随着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推进,将会有利于统筹、调配、优化司法资源。”张新年律师认为,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深化司法公开 推进阳光司法 “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司法公开新途径,健全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具有福建法院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推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建成高清科技法庭、看守所远程视频讯问室和全省法院庭审直播网,做到每庭必录、网上可看庭,2015年共常态化庭审直播2003次;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和上网公开,规范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查询等系统,2015年公布裁判文书336426份;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完善短信自动告知、公开查询等功能,为当事人推送执行案件节点信息219万余条,实现全程留痕。”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新岚参加“两会代表委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系列访谈”时,介绍了福建省落实阳光司法的经验、成效。 阳光司法改革是针对一些当事人反映不了解案件进度、审判不够透明等问题,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诚实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各种违法犯罪在阳光下现形,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大力实施“天平工程”,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建成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吉林、浙江等地建立“电子法院”,方便群众诉讼。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各项工作全覆盖、人员岗位全覆盖。 截至今年2月,全国法院公开裁判文书1570万份、被执行人信息3560万条,直播庭审13万次,在满足当事人知情权、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倒逼法官提高司法能力和办案效率。改版中国裁判文书网,增加公开5种民族语言裁判文书,提供全网智能化检索服务,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司法案例库和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 着力破解难题 增强群众获得感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共提到2015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深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认真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解决立案难问题。二是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三是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初见成效。四是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五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六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七是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八是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九是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促进司法民主。十是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十项司法改革,切实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