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6日讯 继抢购奶粉、马桶和化妆品之后,买境外保险正成为内地人的新热点。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5年香港保险个人业务的新增保单保费达1309亿港元,其中内地投保人的新增保单保费已达316亿港元,占比24.2%,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44亿港元。 为何舍近求远跑到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有何区别?保监会为何要严令打击非法销售境外保险? 内地客多,业务员签单到手软 上周日,南京白领史明亮夫妇起了个大早,乘早班飞机到香港,为一家三口买了保额高达80万美元的保险。虽然知道内地人赴港买保险很热,但当夫妻俩走进位于海港城的友邦保险公司时,还是大吃一惊:“客户中心人满为患,基本上都是内地口音。” 接待史明亮夫妻的业务员是香港友邦的艾米,她通过微信告诉记者:“来买保险的内地人很多,主要是家庭购买,储蓄类和重大疾病险、住院险等都会买,很多人不旅游不购物,早上来晚上回。”公司每个周末都是全员加班,客户多的经纪人签单签到手软。 黄兵是一家知名财富管理公司南京分公司客户经理,去年起,公司开始向客户推荐香港保险:“主要做的是分红险,很多高净值群体把香港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看中的是其保值、保障功能。”他告诉记者,公司在香港设立保险经纪公司,代售友邦、保诚等保险公司产品,客户需求量很大,一签常常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 作为自由金融港,香港向全球客户敞开包括保险业在内的金融服务,内地居民可以购买香港保险,但条件是必须在香港签约。这一轮香港保险热爆发于去年,随着人民币连续贬值,加上香港保险业出台种种鼓励政策,使得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香港保险迎来爆炸式增长。去年第四季度来自内地游客的新增保费约为105亿港元,超过同期个人业务新增保费的1/3。 用脚投票,客户刺痛内地保险业 保费低、保障广、收益高是香港保险的三大特点,尤其是美元结算,更满足不少人财产保值的需求。 史明亮说,他们夫妻购买的产品包含79种重大疾病险,基本囊括目前大部分重大疾病,而保障最全的重疾险可达100多种,而在内地,重疾险包含的重大疾病最多五六十种。至于理赔,艾米承诺:“只要有南京三甲医院出具的诊断书,寄达后一周内8万美元就可赔付到账。” 艾米说:“相比内地险企,香港保险产品更实惠,平均保费大约只有内地的七成。”但是香港保险产品的核保比内地要更加严格,例如重疾险,身体状况不好被拒保的可能性也很大。 对于客户“用脚投票”,省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偶见认为,“香港保险的卖点,就是内地保险业的痛点。”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是中国保险业高增长期,尤其是30-45岁的人群,对于重疾险、意外险的需求更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半年的全行业收入,这个增幅同样非常惊人。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则坦言,全球化的竞争不可避免,险种的开发、费率的合理、投向的明确等都给内地保险业提出更高要求。 风险不容小视,整顿已经启动 赴港买保险好处多多,但风险也不容小视。南京市民赵元(化名)就在签单后被香港保险公司退保了。去年6月,他赴香港购买重大疾病险,同年11月,他因为心脏早搏做了手术,保险公司却认为他隐瞒信息,决定对他进行退保。赵元认为,买保险时,身体状况并不需要手术,不影响今后健康,但是香港保险公司不承认这一点。 “一旦发生纠纷,内地客户会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因为解决途径要遵守香港的法律和规定。如果要维权,走法律途径还得请香港律师,时间精力费用都耗不起。”赵元说。 中国保监会一个月前也对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发出风险提示,除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外,明确提醒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中国保监会近日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保监局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监管,指出非法销售境外产品既扰乱市场竞争,又干扰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甚至导致非法向境外转移和藏匿财产,要求高度关注“境内介绍、境外签单、境外承保”方式变相在境内非法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对境内中介机构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以及安排赴境外投保的行为进行取缔和处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整顿将有望让赴港买保险热潮降温。 本报记者 赵伟莉 王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