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1时41分,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鹿城镇一店铺发生火灾,3人丧生; 6月13日凌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栋楼房起火,一对母子在逃生过程中不幸摔倒,母亲带伤逃生,儿子却不幸身亡; …… 端午节小长假后,火情不断。围绕家庭安全防火意识,《法制日报》记者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 受访者认为防火意识需加强 “火患猛于虎 安全重于山”。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某住宅小区外,社区工作人员挂出红色消防宣传横幅。 消防安全在公民心中“重量”怎样? 《法制日报》记者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在来自20个省市的164份有效答卷中,97.56%的受访者认为,公民消防安全意识需要加强。 公民平时会关注身边的消防安全吗?他们又会关注哪些方面?记者设置一道多选题。65.85%的受访者表示会观察紧急出口、消防设施位置;32.32%的受访者会留意消防设施是否配备到位,完好可用;29.88%的受访者会注意有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26.22%的受访者会观察是否有人在做可能导致火灾的危险行为。 记者发现,164名受访者中,在家中准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并不多,仅有18.9%;在164名受访者中,130人为有车族,在车里准备了灭火器的比例为79.23%。 记者选取10个生活中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设置为多选题,结果显示,曾在楼道里放自行车或堆杂物的为29.88%;清明节扫墓时曾在路边或山地焚香烧纸的为23.78%;夏天到了,打火机、香水曾放在车里的为20.73%;使用小太阳、电磁炉、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过程中曾忘记关闭、长时间离开的为13.41%;住处安装防盗栅栏、防盗网,未留逃生出口的为12.2%;使用蜡烛、燃气等明火时曾中途离开的有10.37%。 当发现火灾隐患时,公民会怎么做?在164名受访者中,34.76%的受访者选择“一定举报”;49.39%的受访者选择“视严重程度、有没有时间、与自己相关度而决定是否举报”;15.85%的受访者认为“不关我的事”“举报也没用”。 应对火灾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居民日常是否“储备”足够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 问卷结果显示,平时主动了解消防安全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人数与不主动了解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0.6%和49.39%,基本持平。 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居民了解“炒菜锅着火”如何处置的人数最多,达到88.41%;了解电器着火,窗帘、床单着火如何处置的人数均超过答卷人数的一半;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对人身着火、车辆着火和酒精着火处置方法不熟悉。 身处大火中的公民是否知道如何逃生?记者设置了多个场景。答卷统计显示,公民对楼宇、电影院中发生火灾的逃生方式最为清楚,知晓如何逃生的人数分别达到79.88%和49.39%。而林区、草场、人员聚集的大型露天活动场所发生火灾时,知道如何逃生的居民均未达到30%。 什么情况下,违反消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会引发刑事责任?仅有1.83%的受访者完全了解,37.8%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60.37%的受访者了解一部分。 生活中不乏漠视防火安全行为 得知记者想要走访存在消防隐患的社区,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业主苏勇对记者说,“来我们小区看看”。 苏勇带记者走进小区的一幢楼,沿楼梯向地下一层走去。地下一层散发着潮湿发霉的味道,很多地方没有照明。 苏勇告诉记者,地下一层是物业租给业主使用的隔断储藏间,总面积与地面上的建筑面积一致。记者发现,狭窄的走廊两边是隔断储物间,没有照明,没有安全出口指示灯,没有逃生路线图和安全出口指示。 苏勇告诉记者,大的问题还在后面——木质隔断的储物间里住了很多工人。 在一个分为里外两间的储物间里,外间的桌子上放着两个电磁锅,里间的桌子上放着三个电磁炉。在其他的隔间里,还有多个悬空拉线的插线板、电热水壶、电视等家用电器。 这里没有配备灭火器,住在这里怕不怕着火?一名50多岁的绿化工人告诉记者,“不担心,没事的。我们就是打工的,老板让住哪儿就住哪儿”。 由于没有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即便是对地下室十分熟悉的苏勇,也没有搞清楚哪个门通往地上或地下二层。 尝试几次后,苏勇带着记者到了地下二层——小区车库。在地下二层的一个通道里,苏勇指着一个压力表对记者说,这是地下车库消防喷淋系统的压力表,指针指着“0”的刻度。压力表下面的管子被人为锯断。 居民小区里,类似的火灾隐患不时出现,甚至有引发火灾的实例。 6月14日凌晨零时许,不少人已进入梦乡时,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颂国际小区一处紧邻住户的公共露台突发火灾。千钧一发之际,对面路桥小区的居民用大声呼喊的方式提醒。最终,消防员及时赶到扑灭大火,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火灾的公共露台位于香颂国际北栋一单元五楼。龙女士一家租住在紧邻露台的楼房里。事发时熟睡的她被一阵敲门声吵醒。龙女士推测,火灾可能是楼上有人扔烟头或空调电路短路引起。 事发后,在香颂国际小区一处电梯旁张贴的通知上写着,“由于昨天小区内业主把木头等易燃物品堆放在外面的采光平台,引起了火灾”。 多措并举提升防火安全意识 消防法总则第二条写明,“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由此可见“防”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是网络问卷调查还是实地调查,都说明,公民防火意识与立法理念存在不小差距。 四川公安消防系统人士周寅告诉记者,消防员进行防火宣传时,一些公民认为,消防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还有一些居民认为在家里准备灭火器、急救包是不吉利的事情,这就像诅咒家里着火或发生意外一样。 如何提升公民防火意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法学专家杨建顺认为,安全宣传和教育应根据居民掌握程度和情况适时调整项目安排,增加针对性。消防知识相对狭窄、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这两方面都需要下功夫。单位经常进行消防演练可以提升居民的消防意识,同时,实操演练要和教材结合起来。让公安消防部门参与教材的制定并参与试教,把演练和教材的宣讲结合起来,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对于居民日常防火意识中普遍存在的事不关己、疏忽大意、轻信可以避免的心态,杨建顺认为,安全管理领域有一个共识,“没有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应该增加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的宣传,铭记血的教训。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看来,提升公民生活中的防火习惯和意识,除了宣传教育,也可以多采用鼓励、奖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