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下称基金从业考试)的“独立”,私募基金行业的扩张及监管的趋严,今年以来报考基金从业考试的人数出现明显上升。 然而,在“基金从业考试热”的背后,围绕着考试环节本身的舞弊乱象或正层出不穷。 火热的“基考”进入2016年以来,基金从业考试的名额似乎正变得异常紧俏。 目前,基金从业考试分为预约式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两类。按中基协年初的考试安排,在2016年共有4次,此外在4月、9月和11月还有3次全国统一考试;彼时,预约式考试仅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设点,而全国统考则面向全国48个主要城市。 但如此安排,对当下井喷的基金从业考试需求而言,似乎难以满足;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名从业者称,预约式考试及全国统一考试的本地名额十分紧俏。 事实上,4月份的基金从业全国统一考试报名人数的爆棚,恰恰佐证了当下“基考”的火热程度。据中基协披露,2016年4月23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统考,共得到了31.3万名考生的参与,总报名达57.4万人。 在“基考”名额紧张之下,中基协4月份增加了考试频次和考试地范围,即在5月和7月的两次考试中间增加了一次6月18日的考试,同时将预约式考试范围增扩至天津、南京、哈尔滨等16个全国主要城市。 但即便如此,基金从业考试“一名难求”的现象也仍未休止。“现在预约式还是不好报名,而全国的本地考试名额也很紧张。”上海地区一位从事PE投资的考生表示,“因为工作需要,这个资格也比较着急。” 宣称交钱可“包过”一边是基金从业考试本地名额的紧俏,另一边却是围绕“基考”的各类涉嫌违规舞弊活动的暗流涌动。 记者调查发现,一个提供基金从业考试“包过服务”的利益链条逐渐浮出水面,在一些第三方的“培训机构”的帮助下,考生只需缴纳相关费用,即可实现考试的报名与通过,整个过程中考生不但不需要看书复习,甚至可以在考试中随意填写答案,仍然可以实现“通过”。 对此,记者日前致电一家位于深圳地区,名为“强强国际教育集团(下称强强集团)”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时,对方确认提供“基金从业考试包过”这一服务,并表示可在“基考”中的全国统考中帮助考生通过。 但对于记者提出的北京难以报上名的问题时,该人士表示仍然需要考生自行报名全国统考,但可将考点定于报考名额相对充裕“南昌”考区。考生在报名后,提供在中基协报考完成的用户名和密码,由他们安排其进入“指定的考场”进行考试。但是每科65元的报考费用需要考生自己缴好。 按照上述工作人员的介绍,在考场安排完毕后,只要考生赴考场参加考试即可,无需在意答题的准确性。到时候他们会从后台给考生‘交卷’考生只管配合照相就行。 机房暗藏玄机?据记者了解,由于目前中基协已采用在线题库和联网答题模式,而该机构承诺“包过”实际上较为困难,不排除是骗局。 但是,上述工作人员却告诉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套操作方法似乎在打机房“后台处理”的擦边球。 “考办、协会都会有人在那里监考的,谁会弄得了啊,只是我们的考场可以用机房这一块处理嘛。”上述工作人员称,“你不能点交卷,因为是在考试当时处理的,考完试之后是在线联网的,马上成绩就提交到基金业协会去了,哪还有补救办法啊。” 上述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整套流程的服务费为两万元人民币,且中途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需要考生自理。在交易环节,该笔费用需考生先行支付。同时,除在全国统考上做手脚外,一些涉嫌存在违规行为的机构也打起了一线城市的预约试考试的主意。 上海地区的一位考生表示,其购买的包过服务总价也是2万元,即使考生在考场一题不答,也可以照常通过,和上述参与全国统考类似,考生需进入服务提供方指定的考场考试,但在承诺包过的同时,该机构还提供本地的考试名额;据了解该考生在完成费用支付后,的确拿到了预约式考试的本地报考名额。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的2万元“包过”服务,可能不乏骗局潜藏其中,上述“后台处理”的操作方法可能完全是相关机构编织的谎言。 “有些所谓的包过服务,完全就是骗局,考生应当正常地复习考试,而不应该抱有这种侥幸心理。”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公募人士表示,“这种事在证券从业考试时期就有,后来许多考生被骗了钱,考试不仅没过,钱也无处追索。” “押题”的擦边球生意和上述“包过”不同,一些声称提供基金从业考试“保过”、“不过退款”的培训服务则更有擦边球之嫌。 据了解,包括东方金融网校、爱考网在内所提供的买题库模式正属于基金从业考试的“保过”培训范畴。所谓“保过”,是指考生可向上述培训机构购买数套基金从业考试“押题”试卷,即考生可不用看书复习,仅记住相关试题答案便可通过考试;但该模式下,考生须自己仍然要自行答题,且并不一定保证通过。 据一网校老师该介绍,该网校所提供两套方案,一种为普通版,另一种为VIP版,普通版为一科五套题,即600-700道题,其中包含60-65分的原题;VIP版为一科四套题,即480套题,其中包含不少于75分的原题。其中,普通版一科为798元,而VIP版一科为1598元。 那么,上述网校声称其所获得的“原题题库”是如何获得呢?其工作人员介绍称,这在于他的“关系维护”。 “我们这类工作做了怎么多年了,我们保持了这么好的通过率,说白了我们肯定也有自己的渠道,能够拿到原题库。”上述人员表示。 不过至截稿前,记者尚未证实上述网校所谓“题库”是否来自于权威渠道,不排除这只是上述机构推销高价题库的噱头。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题库泄露,还是考试信息的外流,都是中基协所明令禁止出现的行为,更严重者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此外,中基协还曾针对社会上有不法培训机构声称可以保证考试通过和修改成绩的宣传,提醒广大考生“请勿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基考”乱象背后缘何今年以来会出现如此多的基考乱象?其原因之一,或来自于基金从业考生的突然增多,而这恰与近年来围绕基金行业的多件事有关。 自2003年起,基金从业考试是作为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一过程维持了十余年之久。 但在去年1月,财政部、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将基金从业考试从证券从业考试中独立分离,并由中基协负责。而在该规定执行后,涉及基金业务的银行、保险、证券、私募等多类机构从业人员都需转道报考专门的基金从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的监管趋严也进一步催热了“基考”。今年年初,中基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私募基金活动进行整肃,并强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高管人员必须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这一规定显然催生了更为庞大的“基考大军”,而今年4月部分媒体报道称多位演艺界人士参与基金从业考试也与此有关。 与此同时,私募业务扩张下PB及托管服务的发展,以及原有的基金销售资格考试被取消,而后并轨进入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管理等事件,也在无形中加重基金从业考试的负担。 在考生人数的增多和报考范围的扩容下,部分考试科目的通过率出现了整体偏低的情况。据中基协对2016年全国一次统考的统计,考试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总体通过率虽然高达71.15%,但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的总体通过率仅为28.95%。 在报考人数的增多、名额的紧俏、通过率的走低的情况下,仍然客观存在的报考和通过需求,显然为“基考”乱象的频现提供了温床。 “行业内不乏高收入者,比如一些私募销售人员坐拥高净值人群的客户资源,这类人的特点是收入多、工作忙,反而有用钱‘买资格’的需求,正是这种心态的存在让违规现象愈演愈烈。”前述财富公司负责人表示。 中基协将严厉打击舞弊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舞弊行为,包括中基协在内的监管层也一直在保持着高压姿态,并对违规者予以了坚决打击。 今年5月24日,中基协宣布对今年3月预约考试及4月全国统考中的215名考生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了成绩取消,并分别处以禁考1至3年的处罚;而在进行处罚的同时,还会将这一情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而对于考试各类舞弊行为,中基协也强调严重者将触犯刑律。 “参加考试人员发生违纪违规行为,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取消当场考试成绩、禁考一年、禁考两年及禁考三至五年的处理,并向考生所在单位通报其违纪违规行为。”中基协强调,“其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各类新型违规舞弊手段的层出不穷,对相关行为的打击和预防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