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操场”背后是法规缺位 李 颖 一周视点 操场,本该是孩子自由奔跑的场地,如今却成了令人提心吊胆的“毒器”。 6月初,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眼睛血丝等状况,疑与学校翻新的操场有关。“毒操场”疑云,也因这一消息,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从2015年下半年起,江苏、上海、四川、深圳、北京等地集中出现疑似塑胶跑道的安全性问题。“毒操场”、“毒跑道”等词的反复出现,让人们极度的焦灼和忧虑,因为大家会下意识的想,下一个要面对这个问题的,会不会就是自己家孩子呢?万一遭遇了毒跑道,又该怎么去面对呢? 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怒发冲冠的家长不得不问责于学校和教育部门。6月12日,西城区通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教室空气及操场检测结果。除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外,其余教室空气和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一边是孩子流鼻血,一边则是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看似吊诡的结论,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此“国家标准”并非健康的“安全标准”。 从事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若祯博士表示,“毒操场”五花八门的检测结果,凸显了我国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的空白。在国内,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型聚氨酯跑道是塑胶跑道的“主力军”。 据悉,在TDI型聚氨酯跑道的疑似毒性成分中,未反应完全的游离态TDI单体对眼睛和呼吸道具有严重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呼吸道炎症。但无论是适用于室外的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游离TDI的浓度都没有规定。因此,即使对学校教室和跑道上方的空气采样检验“合格”,也不能说明这些区域内的空气安全无毒。 因此,笔者认为,“毒操场”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塑胶操场的质量标准缺乏一个“准线”。并且目前我国对于室外塑胶跑道的毒性检测依旧是个短板,这也让那些不法生产商更加明目张胆地生产劣质产品;其次,“毒操场”的出现和由于监管部门的低门槛有关。由于市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缺乏评判标准,使得一些劣质产品蒙混过关;最关键的是学校在安装塑胶操场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在“真假李逵”的面前,要坚持原则,擦亮慧眼。 此外,在“毒操场”屡屡发生的情况下,有一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被真正问责。除了目前责任理不清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外,更重要的是该领域法律不够完善。当修跑道的违法成本太低,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有人全然不顾道德的底线。所以,法律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毒操场”事件,完善法律建设,让问责真正有法可依。 “毒操场”事发,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先铲了跑道再说。但这仅仅是应急手段,如果不从源头上、管理机制上解决,没有了“毒操场”,下次我们还会遭遇“毒教室”、“毒课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