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规范公安机关办案活动的重要举措

摘要:法制网北京12月29日讯 记者刘子阳 近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为什么要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如何解决报案不接、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和违法受案立案问题?当事人如何了解、查询案件信息?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公安部

法制网北京12月29日讯 记者刘子阳 近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为什么要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如何解决报案不接、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和违法受案立案问题?当事人如何了解、查询案件信息?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公安部法制局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这次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公安机关办理案件,要经过接报案、受案立案、办案和结案这些个环节。接报案登记和受案立案审查一般统称为受案立案工作,是惩治违法犯罪的初始和必经环节,是整个案件的入口环节,没有如实和及时的受案立案,就谈不上依法办案。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受案立案突出问题,是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前期工作中,公安部围绕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大量调研,听取了地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也了解了法院、检察院在受案立案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推进受案立案制度改革,应当立足于公安机关工作实际,遵循公安机关办案规律。因此,要坚持质效并重原则,既要规范流程,不断提高受案立案质量,又要注重效率,方便群众就近报案和公安机关及时制止违法犯罪。

经过研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分别接报案并即受、即立、即办的现行模式,改进和加强对受案立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对接报案、受案立案进行全要素、全流程网上记载,实现对各部门受案立案工作的实时监控管理和及时纠错。对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其他易出问题、有争议的案件,由法制部门就是否受案立案进行事前审核监督,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受案立案环节的执法问题,保障依法如实受案立案。

问: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报案不接、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和违法受案立案等突出问题,此次改革有哪些针对性制度设计?

答:针对有案不接、接报案后不依法受案立案的不作为问题,《意见》要求健全接报案登记制。对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接报案,都必须接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以外,都必须网上登记。对群众上门报案的,要当场进行登记,当场接受材料,当场出具回执。

针对接案后不及时受案立案的慢作为问题以及对需要查证线索才能确定是否受案立案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受案立案审查期限。对违法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应当即受、即立、即办。

针对违法受案立案的乱作为问题,明确各级公安法制部门对经济犯罪案件以及其他易出问题、有争议的案件是否受案立案进行事前审核监督。

此外,针对不如实受案立案的问题,《意见》提出改进考评机制,坚决取消发案数、破案率等影响依法如实受案立案的不科学、不合理考评指标,增加案件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接报案、受案立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重。

问:对于一些情况紧急的报案,如何进行接报案登记?

答: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中,有些时效性非常强。特别是对于群众报案时正在发生的案件,公安机关及时出警往往能够有效制止违法犯罪,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对于刚发生的案件,公安机关及时赶赴犯罪现场,也容易收集证据,发现线索,利于案件侦破。为此,《意见》明确规定了紧急情况处置优先的原则,对于不法侵害正在发生以及其他情况紧急的案件,应当立即派出警力赶赴违法犯罪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处置完毕后,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接报案登记,并向报案人出具报案回执。这样,公安机关既能够及时高效制止和惩处违法犯罪,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也能够较好地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受案立案质量,确保依法如实受案立案。

问:如果群众想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有何方式和途径?

答:目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已经实现案件统一编号和网上查询案件进展情况,报案回执上会有案件查询代码、查询网址或者电话。报案人和其他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安机关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以及在公安机关及派出所设置的电脑信息终端,自助查询接报案、受案立案及案件办理情况。

问:群众报案后,大多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及时受案立案,《意见》在受案立案审查时限上有何具体要求?

答: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案件受案和刑事案件立案的审查期限没有作出统一规定,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及时受案立案的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意见》强调,公安机关接报案件后,应当立即进行受案立案审查。对于违法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各办案警种、部门应当即受即立即办,不得推诿拖延。同时对行政案件、刑事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等案件的受案审查期限、立案审查期限做了相关规定。法律、法规、规章等对受案立案审查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例如,经济犯罪案件情况往往较为复杂,涉及的法律关系多,立案审查有时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对经济犯罪的立案审查期限就区分情况作了特别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决定不予受案立案后又发现新的事实证据,或者发现原认定事实错误,需要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受案立案处理。

问:对于可能出现的虚假报案、恶意报案等行为,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答:报案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应当予以充分保障。但同时要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报案权,理性表达诉求,诚信维护权益。如果报案权被滥用,不仅使得有限的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在处理无效警情上,不利于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保护群众权益,还有可能使没有违法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损害公安机关执法权威。

《意见》规定,对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报案事项,应当立即告知报案人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报案。对重复报案、案件正在办理或者已经办结的,应当向报案人作出解释,不再重复接报案登记。对于故意报假警、报假案,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安机关也将依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问:公安机关如何保障依法如实受案立案的有关举措得到落实,《意见》在这方面有何具体要求?

答:为了确保受案立案各项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意见》专门对强化受案立案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作出规定。各级公安法制部门承担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工作的监督管理主管责任,上级公安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条线监督,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纪检监察、督察、信访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受案立案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报案不接、接报案后不登记不受案不立案、受案立案后不查处,越权管辖、违法受案立案、插手经济纠纷,以及虚报接报案和受案立案统计数据等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