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于丹:我眼中互联网的中国气质

来源: 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5-12-17
摘要:法制网记者 柯榜凯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12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中国在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的同时,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让网

  法制网记者 柯榜凯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12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中国在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的同时,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让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中国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使网络空间日渐清朗”,实际上这个提法习主席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最近网上还有一个时髦提法——让“清朗起来的网络空间更有中国气质”。那么,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承学者是怎样看待这种新提法的?清朗的网络空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中国气质?“以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又是怎样一种关系?记者为此采访了出席本届大会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

  于丹教授说,在北京,人们议论最多的是雾霾,因为人本能对清朗有一种需求。“清朗”代表一种安全,“清朗”也是一种权利。如今的工业文明让我们在享受了很多科技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失去清朗天空的代价。网络文明亦是如此。

  对于什么是中国气质,于丹教授认为,过去人们通常说的“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礼仪之邦”,就是典型的中国气质。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空间之外又给予了我们一个虚拟空间。在网上,人人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人人也可以是话题的引导者。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新闻现场,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新闻评论员。最大的好处,是让一个人的话语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最大的弊端则是网民对信息源越来越真伪莫变。因此于丹认为,我们的虚拟空间因为情绪的过分失控而出现戾气,就如同现实空间因为工业文明过分发而出现了雾霾。如何“使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空间的法治化给予了第一个保障,即治理;而人心的道德约束是第二个保障,即道德的价值默契与公平的呈现。所以,如何在互联网空间里呈现出中国气质,”于丹教授认为,“那就是第一用法治保底线,第二用道德提升上限。法治治理的是不良行为触犯的红线,而道德给予我们一个更美好的绿色空间。”

  “中国君子讲究自律和自省,从‘君子日三省乎己’的观念出发可以严于律己。自律可以带来自尊,而自尊可在社会中赢得更大的自由。这种自尊和自由在每一个人身上体现,网络清朗的空间就会回来。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互联网中国气质的一种状态,也是返璞归真可以期待的一种未来。”于丹最后说。

责任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