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孟建柱: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摘要:点击进入:孟建柱报道集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工作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 中央综治委主任 孟建柱 2015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

点击进入:孟建柱报道集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工作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 中央综治委主任 孟建柱

2015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担,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政法综治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一、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既需要继承优良传统,更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公共安全工作永恒的动力。

1.推动理念创新,为做好新形势下公共安全工作提供思想引领。理念一新天地宽。要针对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实际,确立三个理念。

一是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增强公共安全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目前,公共安全工作中单干、封闭、独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仍较突出,地区分割、部门各自为战等问题比较严重。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强化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合作,树立团队精神,加强协同配合,做到互信互助,形成公共安全工作合力;更加注重互通,以开放心态,促进公共安全工作信息沟通、设施联通;更加注重共享,以互利互惠思维,整合资源力量,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各方共赢。针对信息壁垒,要推动网络设施共建,完善重大突发情况通报等制度,努力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针对职责不清,要划清边界,明确职责,防止错位、缺位。针对资源力量分散,要建立有机衔接、有效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从实现社会善治出发,引导社会成员确立共同防控风险的理念,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而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包打天下。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良好局面。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让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善于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调动社会成员维护公共安全积极性,形成共同防控风险新模式。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

三是针对日常管理简单、粗放问题,倡导数据文化理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我们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简单化,日常管理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公共安全工作全过程,推动公共安全工作和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使各项决策部署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更加具有科学性。按照精、准、细、严的要求,精心设计公共安全工作流程,善于把公共安全概念转化为标准、原则转化为程序,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减少操作中的变通空间,防止随意性。

2.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公共安全体系有效运行。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一是创新多方参与机制。多方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式。要通过有效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公共安全事务公共治理。企业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比如,一家大的互联网科技、金融、物流企业,就是一个强大的社会信息搜集和分析系统,可以为社会治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企业要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参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我们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二是创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表明,重大事故发生背后,往往伴有事故隐患、事故先兆和轻微事故,并存在一定的概率关系。但是,由于经验局限和侥幸心理作祟,人们往往容易低估违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概率关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就要根据风险形成规律,建立研判、预警、防范风险苗头、隐患先兆的机制,防止其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要在运用好传统的风险排查机制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

三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维护公共安全,涉及各方面各环节,只有紧密配合、有效互动,才能形成合力。要拓展内容、创新方式,推进区域、警务合作一体化。在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的同时,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动机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力量、手段统筹起来,建设好公共安全工作的天罗地网。

3.推动科技运用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信息科技向数据科技的发展,不仅更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给防控公共安全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得数据者得未来。要自觉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公共安全难题,提升公共安全工作科技化水平。

大数据表示的是过去,但表达的是未来,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挖掘,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事物本质、把握未来取向,从而发现新规律、提升新能力。要善于从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数据中找到规律,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创造性服务。

责任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