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医托”何时销声匿迹

摘要:“医托”的存在和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优质资源有限有关,医院应该进一步畅通就医渠道,完善预约系统,方便外地患者找到该找的大夫,让“医托”不会乘虚而入 关注理由 重大案件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快餐式的阅读后,案件又会不经意间从你脑海消逝。其实,有

“医托”何时销声匿迹

  “医托”的存在和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优质资源有限有关,医院应该进一步畅通就医渠道,完善预约系统,方便外地患者找到该找的大夫,让“医托”不会乘虚而入

  关注理由

  重大案件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快餐式的阅读后,案件又会不经意间从你脑海消逝。其实,有些案件值得留在你心底,因为其中有生命、有道德、有法治、有警示……每周,《法制日报》案件版都会推出“案件特稿”栏目,为你解读上周重大案件,体会其中法理情。

  上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再次引发社会对“医托”诈骗犯罪的关注。相较于其他诈骗而言,“医托”诈骗不仅骗财,还会耽误患者就医,直接危害患者健康乃至生命。有关部门对“医托”的查处从未间断过,然而,“医托”不仅没有绝迹,反而愈发“成熟”,其中原因值得社会反思。

  □法制网记者 赵丽

  寻觅,引诱,包围,诱“捕”。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变换着角色,来往于火车站和大医院之间,重复着以上步骤。

  “包治百病”是这群人的“口号”,“雁过拔毛”则是他们的“经营准则”。

  他们的身份是,“医托”。

  上周,江苏省无锡市对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作出一审宣判,而在此前不久,北京市也打掉一个最大“医托”诈骗团伙。

  其实,“医托”诈骗由来已久,并非什么新型犯罪,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诈骗方式,不仅长时间存在,而且衍生出了成熟的“黑色产业链”。这究竟是为什么?

  “巧合”背后的陷阱

  北京被人称为“全国看病中心”。

  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这两个数字是两年前的官方统计,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长。

  也就是说,北京的三级医院基本是“满场”状态。“其中外来病人大约占三分之一,天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外地病人比例更高。”北京一家三级医院手术科室负责人说,诸如儿童医院的急诊科更是个苦差事,每天急诊量在400多人次以上。

  这样的“不堪重负”,在“医托”眼中却是“生意”所在。

  在北京西站地区,就曾有一伙“医托”混迹于此。

  来京求医的患者刚下火车,站在西站广场上,想着是先找个地方休息还是直接奔医院。就这么一分神的工夫,“医托”已经悄然集合患者左右,一连串的“巧合”即将上演。

  这些“巧合”都是戏剧性的。

责任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