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近百中央部门首公开工资福利支出 晒账本尚需努力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秦晶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7-20
摘要:公开表格从6张增加到8张,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会议费等支出首次亮相……从7月17日下午开始,中央部门开始集中公布2014年部门决算,这是继2011年起,中央部门第五次公布上年度部门决算。截至7月18日中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官方网站公布2014年部

  公开表格从6张增加到8张,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会议费等支出首次亮相……从7月17日下午开始,中央部门开始集中公布2014年部门决算,这是继2011年起,中央部门第五次公布上年度部门决算。截至7月18日中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官方网站公布2014年部门决算的中央部门已近百家。

  工资福利支出首次亮相

  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后发现,经过近年来每年一次的部门决算公开,目前近百个中央部门的决算公开格式基本一致,公开了部门职能、部门决算单位和人员构成、2014年部门决算表和决算情况说明。

  此次中央部门的上年度决算公开的决算表格由前几年的6张增加到8张,增加的两张表格是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工资福利支出今年首次亮相,出现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中。

  “工资福利支出是支出的经济分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解释说,支出的功能分类可以告诉公众公共资金用在了何处,而经济分类让公众了解公共资金是以何种方式被使用的。

  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中,公开的支出就是以经济分类的科目,如离休费、退休费、办公费等。

  记者浏览几个中央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后发现,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里,301类是工资福利支出,下分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302类(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第10款是“交通费”,其介绍为“反映单位车船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另外,分别有309类(基本建设支出)下的第04款和310类(其他资本性支出)下的第04款,名称都是“交通工具购置”,其介绍为“反映用于购置各类交通工具(如小汽车、摩托车等)的支出(含车辆购置税)”,这就是所谓的“公车消费”科目。

  302类下第12款“出国费”,其介绍为“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出国的住宿、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支出”,这就是“因公出国(境)费用”;第17款“招待费”,其介绍为“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这就是老百姓所指的“公款接待”科目。

  另外,今年中央部门决算首次公开了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占用等情况。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总额和货物、工程、服务的支出金额等,反映了2014年中央部门政府采购规模和支出结构的总体情况。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包括部级领导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一般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车辆,以及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

  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比五年前下降一半

  2014年是“八项规定”贯彻执行的第2年,各部门的决算报告展现了“三公”经费大规模削减的实际效果。

  2013年,近百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约70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4亿元,而中央部门公布的2014年“三公”经费账单显示,2014年比2013年少花了约21亿元。

  此前,财政部汇总的数据显示,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1.35亿元,下降16.2%。

  在中央部门2014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据账单中,大多数部门在“因公出国(境)”费用的解释说明中提供3部分内容——“去了多少人”“去了哪里”和“干了什么”,各部门还列出了单位公务车保有数量以及每台车的平均运行维护费用。

  内容更细化的还有公务接待。大部分部门公布了公务接待的批次和人数,并分为外事接待和国内公务接待两部分进行说明。

  近百个部门中,有近9成部门花在“三公”上的资金没有出现超支现象,这是否意味着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很合理?

  6月底,审计署公布了46个中央部门、单位201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三公”经费的问题仍突出。据统计,这些中央单位审计查出的“问题金额”超过142亿元,超过7成单位“三公”经费存在问题。

  其中,31个部门、单位审计被查出因公出国(境)存在违规问题,卫生计生委、贸促会等5个部门和单位的8个团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时间;海洋局、新华社等26个部门和单位超范围、超标准列支或由企事业单位等承担出国(境)费用1105.33万元。

  在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方面,审计查出科技部、文化部等33个部门和单位长期占用其他单位车辆,或以租赁方式变相配备公务用车122辆;贸促会、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等21个部门和单位,挤占其他支出用于车辆购置、运行维护以及违规发放交通补贴等,共计1058.19万元。

  审计还查明,工程院、商务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超标准列支或由其他单位承担公务接待费169.66万元。

  中央部门晒账本尚需努力

  邓淑莲认为,目前这种公开是按照新的预算法进行的,比以前有了进步。“但是公众要去了解一个部门的基本职能、每年用纳税人的钱干了哪些事,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现在这种公布方法还难以做到”。

  在邓淑莲看来,每个部门的基本数字应该公布,比如部门的编制多少人、退休人员多少、在职多少、临时工多少、办公楼的面积是多少,“公众就能估计、判断工资福利支出、物业管理费、取暖费等支出是不是合理,多了还是少了”。

  另外,各部门国有资产占用情况,“三公”经费公开得还是不够细。如果能在公开新的车辆购置数量和保有量的基础上公开车型,公众就能判断每辆车每年的花费是否合理。同样,公开每次因公出国(境)的原因、考察活动安排等,就会消除公众相应的疑问。

  中央财经大学王雍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信息披露还不够充分,决算公开涉及很多内容,目前的内容十分有限。“比如‘三公’经费公开,每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还增加了第四公,即会议费。需要公开这些经费支出的细节,比如,公车购置依据哪些标准,会议差旅费依据哪些标准。公开的决算数据还应经过审计,这些目前还没有,因为没有经过审计的数据,可信度存疑”。

  邓淑莲所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关注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状况,课题组的成员多次呼吁,政府预算不仅要“看得见、看得懂”,更重要的是,要“可监督、可问责”,这才是完整的公共预算概念。只有整个政府预算全面、真实地公开,并接受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公众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

责任编辑:秦晶